【成果名稱】 太湖豬性早熟和高繁殖力的特性
【完成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江蘇省吳江國營第一種畜場、上海市金山縣 畜牧獸醫站
【起止時間】 1979年3月一1992年12月
【獲獎時間】 199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主要完成人】 王瑞祥、焦淑賢、蔡正華、趙尚吉、黃美玉、孫瑩、廖述人、朱化彬、 陳元明
本項目采用下丘腦、垂體和性腺軸相互作用調解家畜生殖內分泌,進而控制繁殖力的原理,應用現代生物學技術,以楓徑豬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公豬生殖器官的生長規律和性機能的發展,性早熟的組織學和內分泌機制,排卵數和卵子受精率,初情期前、發情周期主要生殖激素分泌規律,抑制素活性,胚胎存活率,子宮容納能力,卵巢中促黃體素(LH)和促卵泡素(FSH)受體,子宮內膜雌二醇受體,卵巢敏感性和促黃體素釋放激素(LRH-A2)誘導的LH水平作為繁殖力早熟選種遺傳標記等研究,全面、系統地闡明了太湖豬性早熟和高繁殖力特性及其生理機制。
得出下列結論:
l)闡明了公母豬胚胎期和生后期生殖器官生長發育和性機能的發展規律;太湖豬生殖器官生長發育快不僅表現在生后期,也表現在胚胎期。
2)摸清了性早熟的組織學和內分泌機理。
3)排卵率高是太湖豬產仔多的直接因素,子宮容納能力是另一重要原因。
4)太湖豬排卵多是由卵巢抑制素活性低、FSH水平高、卵巢對促性腺激素反應敏感的協同作用所致。
5)卵巢中抑制素活性(含量)低導致發情周期中促卵泡素含量升高。
6)二月齡時誘導的LH和誘導前的FSH水平可作為豬繁殖力早期選種的遺傳標記。
這一成果對家畜繁殖學的基礎理論和實際應用均有指導和參考價值;為今后對太湖豬優良特性的開發和利用,以及高繁殖力的人工控制提供了理論依據;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廣泛的社會效益。已達到世界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