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質外貌
內江豬是西南型豬種, 體型大,屬疏松體質,被毛全黑,鬃毛粗長,頭大,嘴筒短,額面橫紋深陷成溝,額皮中部隆起成頭紋,俗稱“蓋碗”,耳中等大、下垂, 頸長中等, 體軀寬深, 前軀尤為發達, 背腰微凹,腹大不下垂,臀寬稍后傾,四肢較粗壯 堅實 。成年內江豬皮厚,體側及后腿皮膚有深皺褶,俗稱“瓦溝”或“套褲”。母豬乳頭粗大,一般 6~7對。
2、生產性能
農村散養的公豬一般5~6月齡、豬場的7~8月齡時初次配種,農村散養公豬利用年限短,一般2歲前即行淘汰,豬場的公豬多利用3~5年。
母豬113(74~166)日齡時初次發情。農村的母豬一般6月齡、豬場的母豬一般8~10月齡時初次配種。母豬利用年限較長,最適繁殖期為2~7歲。內江豬產仔數中等,母豬1~2胎產仔9~10頭,3胎及以上可適當多1~1.5頭。
農村傳統“吊架子”方式飼養肥育豬,出欄育肥育豬體重多在150千克左右,肥育時間長達1.5~2年。
在中等營養水平時,斷奶至90千克出欄體重需要193天,日增重400克左右,在較好飼料條件下,斷奶至90千克出欄體重需要179天,日增重660克,內江豬與引進的瘦肉型豬雜交,一代雜種育肥豬的日增重、飼料轉化率有很好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