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尼羅羅非魚價格會暴漲?
不同地區的價格有所區別,一般是在8-15元一斤。
尼羅羅非魚價格會增加多少錢?
在老家普遍“就算做多小的生意,都不進廠打工”的一種氛圍中,來自浙江仙居的沈小敏很早便游走在全國各地,探求著各種生財之道。跟很多哪里有錢掙,就到哪里去的浙江人一樣,先后到過廣西、貴州、廣東、江西、湖南,倒騰過裝潢材料、經營過油漆,甚至誤入過傳銷的沈小敏,最終在朋友的帶動下來到海南,進入了羅非魚養殖這一當時老鄉們認為“門檻低,有點錢賺”的行業。
2006年剛到海南時,沈小敏的魚塘只有一百多畝,但經過自己精心管理下養殖規模穩步發展,現在他已經擁有3個養殖基地,共一千多畝的羅非魚養殖面積。“我們外地人,肯定要勤奮一些,自己多干一點。”很多同行和朋友都覺得其愛學習、勤奮、敢于拼搏,但沈小敏認為像自己這樣外地人在海南搞養殖,除了要承包魚塘支付塘租,在漁機購置上也難以享受到當地的農機補貼,所以養殖成本要較本地人要高。“所以我們必須要通過自身勤奮一些,努力讓產量提高一點,來彌補我們養殖的高成本”。沉+浮料搭配 兼顧風險和效益沈小敏的魚塘共36口,與很多文昌羅非魚養殖戶一樣,設有自己的魚苗標粗塘。“基地每個星期都有魚出,沒有自己的魚苗標粗塘保證不了種苗需求”,沈透露,自己基地里任何時候都會有70-80萬的魚苗,以滿足自己生產輪轉需求。
為了降低養殖風險又能減少養殖周期,沈小敏養殖過程采用沉+浮料搭配的投料模式,即在6兩規格下的小魚階段投喂沉水料,待魚體長到6兩規格后則改投浮水料。沈小敏分析,6兩以前的小魚不容易翻塘,使用沉水料餌料系數更低,可以節省飼料成本;達到6兩以后,轉喂浮水料可以加快生長速度,浮料投喂量容易監控也能避免投喂量過大影響水質,降低養殖后期風險。“如果一口大魚的池塘出現翻塘,其它5-6口塘的利潤都不一定能補回來”。除了兩種飼料搭配,沈小敏還通過高溫季節適當降低養殖密度來降低病害風險。“春季投苗由于要經過6-8月的高溫期,所以密度稍低;秋季溫度不高,可以適當加大密度。”
沈透露,春季自己一般按2000尾/畝密度投苗,而秋季則增加到2300尾/畝。高投入換高效益沈小敏精于算賬,對于養殖的各項開銷明細都心中有數,甚至前期投入的利息成本也不會遺漏。但對于自認為能提高養殖效益的投入,他從不吝惜。以種苗為例,沈小敏基地一年的種苗需求350萬尾左右,雖然市場上有不少的廉價苗,但他還是喜歡選擇品牌苗。“雖然品牌苗價格貴,但服務到位,養殖過程也少產仔”。
沈舉例,雖然市場上一些種苗價格只有品牌苗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但品牌苗長速快,能縮短養殖周期,特別是低溫期優勢更明顯。另一方面,品牌苗產仔少,收魚后不用干塘直接放養下一造,能提高魚塘利用率。“如果產仔多,魚塘需要干塘抽水、灑石灰等過程需要耗費一定時間”。偌大的基地,沈小敏才請了3個工人幫忙打理,工人主要負責投料,而自己則主要管理增氧機。“每個工人工資5000元/月,這樣能讓他們安心和用心在基地工作”。沈小敏認為通過高薪能留住肯干活的工人,也使他們在日常管理中更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