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學名鱔魚,別稱蛇魚、血鱔、常魚等,為合鰓魚科黃鱔屬淡水魚類,我國分布兩種,一種即為常見的黃鱔,還有一種為山黃鱔,在川、云、貴、渝、湘、鄂、皖、豫以及兩廣等地都有分布,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黃鱔每畝產多少斤吧!
黃鱔每畝產多少斤?
黃鱔一般每平方米可產14~15千克,每畝(666.6平方米)的產量可達10000斤,但是一畝田能出多少斤黃鱔主要還是和養殖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同時由于黃鱔不易發病且生長快,因此在產量方面還是有一定的保證的。
黃鱔每畝多少種苗?
1、一畝田直接在四面圍網養殖,可以模仿生態養殖,平均方苗1公斤每平方米,如果生長好的話,一畝田放苗667公斤。如果每平方米2公斤,可以投放苗種1334公斤。
2、如果改用水泥池無土養殖的話,可以按照每平方米2.5公斤來投放苗種,即可投放1667公斤。
黃鱔如何提高產量?
1、選擇地址:黃鱔池一定要選擇在安靜、避風、向陽、近水的地方,池子的大小可根據準備飼養苗種的數量而定,池壁盡可能的多修孔道,以便黃鱔打洞潛伏,池底用含有機質較多的泥土,土質要求松軟適度且厚度在15厘米左右,對經改造的溝、渠、涵一定要清淤。此外,池壁的高度不能低于1米,有條件的可砌圍墻加以保靜。
2、放水營造:地址選擇完后用適量生石灰對全池消毒,7~10天后放水營造自然環境,池中可栽植一些漂浮植物,池周點綴適量楊柳樹,待10~20天每米2面積放養3~5尾小魚小蝦,使池中充滿生機,特別注意的是池水切忌不要用井水。因為井水不但含氧量低,而且井水中的許多礦物質容易使魚池的環境與周圍環境不合。另外,池中的水要勤排勤灌,使之有活性。
3、分批放養:在當年春分之后捕捉當地的一些野鱔投入池中,使它們先“安營扎寨”。如果養殖戶不急于求成,待15天左右,放養一批親鱔,因為它繁殖力強,一次投放,可以連續捕捉,以每平米12對最佳。以后,養殖戶可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再分批投放,但總數量每平米不得大于20尾。
4、修筑跑道:群居在池中的黃鱔在黑夜或雪雨天很想另覓“居地”,為順其自然,可在池旁修筑1~2條“跑道”(可在建池中同時進行),跑道可采用水泥管(密封,不要灌泥,長度在2~3米)回環入池,或通向另一魚池,使黃鱔的野性得到充分發揮,促進生長。有條件的還可利用跑道灌水,讓黃鱔嬉戲,增強體質。
5、喂好食料:春夏交替之際是黃鱔生長最快的時候,可投喂螺螄肉、蚯蚓、河蚌肉、蠅蛆、螟蟲、動物內臟等。秋季除上述飼料外,適當投喂一些麩皮、煮熟的小麥、蔬菜葉和小浮萍等植物性飼料,切忌投喂太多或變質飼料。投食應選擇在固定地點,太陽下山之時及六月天中午忌投食。
6、防病治病:放養時以本地野生黃鱔最佳(因為它適應環境),不要一次性投放,不要投有創傷的鱔體,以免感染細菌得病死亡,甚至全池死光。鱔苗在入池前,用漂白粉浸洗(每米3水用10克)。發現池內黃鱔肚皮上有黃色斑點,可用硫酸銅水溶液浸洗(每米3用藥8克),但必需在1小時后變換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