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基山羊也名雪羊,是一種分布在北美洲西北部的羊種,在陡峭的懸崖都可以輕易地上下,平時生活在高海拔棲息地,為讓大家更了解落基山羊,現小編將落基山羊的生活習性與繁殖方式介紹如下:
形態特征
雪羊體長1.3-1.6米,肩高約90-122厘米,尾長15-20厘米,體重約45-90千克。雌性比雄性軀體小近30%。肩部像腫瘤般突起。四肢短小。頜下有須,與山羊相似。渾身披著一層茂密的白色長毛。吻邊有小的鼻鏡,上唇中央無溝。雌獸有4個乳頭。眼睛前面沒有臭腺,但雄獸的耳后有一對大臭腺,與臆羚相似。雌、雄均生有黑色短角,角呈圓形,彎曲度不大,沒有明顯的皺紋和腫瘤,長20-30厘米。皮毛非常蓬松,長度約為2英寸長。前面有八顆門齒,因此它可以很容易地抓住地面上的草。體質強壯;有適合長跑的腿;腳上有4趾,但側趾比鹿類更加退化,適于奔跑;門牙和犬齒均退化,但下門牙保留,下犬齒門齒化,三對門齒向前傾斜呈鏟子狀,由于以比較堅硬的植物為食,前臼齒和臼齒為高冠,琺瑯質有褶皺,齒冠磨蝕后表面形成復雜的齒紋,適于吃草;胃4室,反芻功能完善;成年雌雄皆具洞角,是由額骨的突起衍生出來形成的對稱骨枝,不分叉,內部空心,外被可脫落的角質套(角鞘),套在骨質的角心上(骨心),并且隨著骨心的生長而擴大;角上無神經和血管,洞角被去掉后,不能再生長;一般長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長,且不更換角鞘。
生活習性
雪羊在清晨和傍晚時最為活躍,有時持續整個晚上都在放牧。吃各種生長在高山的植物,包括草、藥材、莎草、蕨類、苔蘚、地衣、樹枝和樹葉,從低增長的灌木和高海拔棲息地的針葉樹。主要天敵是美洲獅,狼和棕熊。在冬季,通常聚結以形成較大的畜群。[4] 平時雪羊雄獸單獨或組成小群,雌獸和幼仔結群,白天活動,它們行動緩慢,但步伐穩健,非常善于在懸崖峭壁間攀爬、跳躍,只要有可踏之處,不論如何陡峭的懸崖都可以輕易地上下。它們夏季一般在樹線以上生活,冬季雪深時不得不下到較低的地方。在氣候嚴寒時往往到洞穴中去躲避。蹲坐的姿勢很像狗,是它獨特的姿勢,這樣,可以觀察敵情。美洲獅、狼和熊及金雕雖然有時獵殺幼雪羊,但其棲息地帶本身就保證它們很少有自然敵害。有時它們可以用角與敵害戰斗,甚至殺死對方。它們最大的敵害不是動物而是雪崩。
繁殖方式
雪羊的繁殖季節開始于11月底一直持續到1月初。在10-12月間交配,雄獸用角腺的分泌物或尿液做標記吸引雌獸,然后壓低身體接近雌獸,以博取雌獸的歡心。雌獸的懷孕期為150-180天。5-6月間雌獸離開群體去產仔,它們選擇非常陡峭的懸崖,以躲避天敵。生產后再回到群體中。也有個別的雄獸和雌獸在交配期后仍然成對生活。每胎產1-2仔,偶產3仔。每2年生1胎。幼仔出生后10分鐘即可站立,20分鐘吮乳,30分鐘即可蹦跳。數天后便能跟隨母獸攀登崎嶇的山路。3-4個月后斷奶,并保持與母親在一起,直到她第二年生下新的幼仔。雪羊30個月后達到性成熟,壽命約為10-15年。雌性山羊產仔量最高峰在8至9歲,研究者發現,在這個羊群社會里,年齡和家庭地位呈正比,社會地位較高的老年雌性往往會產生出比排名較低的年輕女性更多的后代。
關于落基山羊的生活習性與繁殖方式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如果想更了解更多關于洛基山羊或者其它羊品種的知識,請繼續訪問本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