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牛

    蜀宣花牛的血統體型外貌以及培育

    編輯:壺中酒  時間:2021-06-20   瀏覽:

    蜀宣花牛的血統體型外貌以及培育

    “蜀宣花牛”是以宣漢黃牛為母本,選用原產于瑞士的西門塔爾牛和荷蘭的荷斯坦乳用公牛為父本,從1978年開始,通過西門塔爾牛與宣漢黃牛雜交,再導入荷斯坦奶牛血緣后,再用西門塔爾牛級進雜交創新,經橫交固定和4個世代的選育提高,歷經30余年培育而成的乳肉兼用型牛新品種。

    “蜀宣花牛”血統來源清楚,遺傳性能穩定,含西門塔爾牛血緣81.25%,荷斯坦牛血緣12.5%,宣漢黃牛血緣6.25%。截止2010年底,在宣漢縣育種區內,“蜀宣花牛”總存欄3萬余頭,基礎母牛群8000余頭,公牛400余頭,其中核心群1300余頭。

    “蜀宣花牛”體型外貌基本一致。毛色為黃白花或紅白花,頭部、尾梢和四肢為白色;頭中等大小,母牛頭部清秀;成年公牛略有肩峰;有角,角細而向前上方伸展;鼻鏡肉色或有斑點;體型中等,體軀寬深,背腰平直、結合良好,后軀較發達,四肢端正結實;角、蹄以蠟黃色為主;母牛乳房發育良好。

    “蜀宣花牛”母牛初配時間為16-20月齡,妊娠期278天左右。公、母牛出生重分別為31.6千克和29.6千克;6月齡公、母牛體重分別為149.3 千克和154.7千克;12月齡公、母牛體重分別為315.1千克和282.7千克。成年公、母牛體高分別為149.8厘米和128.1厘米,體斜長分別為180.0厘米和157.9厘米,胸圍分別為212.5厘米和188.6厘米,管圍分別為24.3厘米和18.6厘米。

    “蜀宣花牛”第四世代群體平均年產奶量為4480千克,平均泌乳期為297天,乳脂含量4.16%,乳蛋白含量3.19%。公牛18月齡育肥體重平均達499.2千克,90天育肥期平均日增重為1275.6克,屠宰率57.6%,凈肉率48.0%。

    “蜀宣花牛”性情溫順,具有生長發育快、產奶和產肉性能較優、抗逆性強、耐濕熱氣候,耐粗飼、適應高溫(低溫)高濕的自然氣候及農區較粗放條件飼養等特點,深受各地群眾歡迎,培育期間已向育種區外的貴州、云南、西藏、重慶、河北、上海等省市和省內近二十個市(州)中試推廣5000余頭母牛、500余頭公牛。

    “蜀宣花牛”的培育,促進了宣漢奶源基地和優質肉牛基地建設與發展,建立了“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生產經營模式,走出了一條以乳品加工為龍頭,農戶種草養牛為基礎,科技為動力的“企業加基地聯農戶”的路子,養牛業收入已成為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

    “蜀宣花牛”新品種的培育成功,標志著四川乃至中國南方地區養牛業發展呈現出新起點,是中國畜牧業史上的一項重大科技成果,對當前畜牧業內部結構調整,推動四川及全國奶牛業、肉牛業的發展壯大,發展農村經濟,加快山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