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牛

    甘孜牦牛

    編輯:壺中酒  時間:2021-06-20   瀏覽:

    甘孜牦牛

    四川的牦牛,其總數為298萬頭,以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數量最多,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數量居次,涼山彝族自治州居第三位,其它地區,如寶興、平武、漢源、石棉、峨邊、北川、金口河區有少量飼牧。

    甘孜州的牦牛,其數量為195萬余頭,約占全國牦牛總數的六分之一,占全省牦牛總數的三分之二。而且分布廣,從廣闊的草原到高山峽谷山頂,從低海拔的瀘定到高寒的石渠色達,全州長18個縣均有分布。但其分布密度差異大,全州平均每平方公里分布牦牛馬13.18頭,石渠色達、德格、甘孜、爐霍五縣牦牛數量多,密度大。為牦牛主產區,共有122.20萬頭,占全州牦牛總數的62.01%,其余十三縣為牦牛一般產區,共有74.8萬頭,為總數的士37.99%,其中:德榮、瀘定兩縣牦牛分布極少。

    草地型牦牛: 主要分布于本州西北部和中部的丘狀高原區及山原區。地勢高寒,草地遼闊,主要為高山草甸草地和高山灌叢草甸草地,主要牧草為沙草科,次為禾本科草和雜類草組成,牧草植株矮小,生長期短,產草量低,草地超載過牧嚴懲冬春季節飼草飼料缺乏。其主產區為石渠、色達、德格、甘孜、理塘、白玉。新龍、爐霍、道孚等縣亦有分布。草地型牦牛性情較為溫順,清秀細致,但其生產性能差。

    谷地型牦牛 :主要分布在北緯31o以南,橫斷山脈林帶以上的高山草地上。這一地區為高山峽谷,受河流切割而嶺谷高差懸殊,地形起伏很大,山嶺海拔多在4000~5000米,山高谷深,自然氣候條件垂直差異十分顯著。這一地區交通十分不便,給動物以良好的相對隔離的環境。谷地型牦牛生活在這一特定的區域內,見較完整地保存了牦牛圖具有的特征、特性。同時,它們間基本不連片,交往不密切,較多地方的牦牛因此而成為閉鎖群體。為要不斷提高其品質,人類對它的影響和選擇,相對地要高些,選育程度比草地型牦牛為強。

    谷地型牦牛分布區多高山灌叢草甸草地,以雜類草和示禾本科草為其主要飼草,冬春有林間草地和少量農副蒿稈補飼。其體型外貌;因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以及半山和河谷地區農業生產所需,牧民為取其役力和肉食為主要目的,而偏向于肉役兼用,體格較大,耐勞。毛色較單純,以黑褐為主,少數黑白相間,幾無其他雜色毛。公、母均有角(或極少數無角)。角間距寬,肩峰明顯,額毛叢密卷曲,嘴巴周圍為灰白色,特征明顯。主產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龍牦牛,是谷地型牦牛典型的代表品種。主要分布在本州東南部的高山峽谷區。該區氣候,植被呈垂直分布,多森林和灌叢,草場零星、分散,小塊分布在山腰及坡肩稍平緩的地帶。草場多屬亞高山灌叢草地和亞高山草甸草地類,并有一定的林間草地,牧草植株高大,產草量較高,以雜類草、禾本科草為主,該型牦牛數量少,草場載畜潛力大,加之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冬春季節有少量干草或農作物副產品補飼。谷地型牦牛分布于九龍、康定、丹巴、雅江、稻城、鄉城等縣。

    野牦牛:生活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寒漠高山,乃至海拔6000米以上的嶺端,是我國昆侖山區現存的唯一野生牛種,屬于國家一類保護禁獵動物。

    野牦牛體軀高大,碩壯,大的公野牦牛體高超過2米,體重達一噸多;母牦牛體高難度145?156厘米,體重350公斤左右,野牦牛全身被有長毛,毛色烏褐或深黑,背脊毛色銀灰,嘴巴周圍為灰白色,這是野牦牛典型的毛色特征。其角粗圓,弓狀開張,頭形兇悍。野牦 牛喜群居,數十乃至一二百頭成群活動。嗅覺極為靈敏,警覺性高,膽怯,聞見人和其他動物,立即遁,易驚易怒、性暴烈、畏熱、耐寒、忍饑餓,這是野牦牛的習性特征,它能適應-500C的低溫。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