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水產

    專家支招:“金九銀十”再談“稻田綜合種養”中的稻蝦養殖“穩賺不賠”法則

    編輯:不自知  時間:2020-05-28   瀏覽:

      今年的小龍蝦火爆程度不可避免地會再一次推動以小龍蝦養殖為主的“稻田綜合種養”的迅猛發展。

      現如今又到小龍蝦養殖“金九銀十”的季節,一些新的投資人希望能借市場慣性抓住小龍蝦的尾巴掙大錢。于是,他們會考慮在9、10月份拿地,為迎接小龍蝦火爆市場的下一個高潮做好準備。

      小龍蝦養殖之所以很熱門,在于它的經濟效益很高。但是,現實中養殖戶的養殖水平參差不齊、養殖收入高低不一、養殖效益千差萬別。究其原因很多,有技術的原因,也有管理的原因。

      如何才能做到“穩賺不賠”?

      首先,要了解你的區域是否適合養殖小龍蝦

      養殖小龍蝦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是否適合養殖小龍蝦,自己最清楚。一個人只能養多大面積,只能起多少地籠子;投料是投料的,起地籠子是起地籠子的,都要安排合理。

      一是土質;二是水質;三是大小。

      (1)土質:不能是純粹的沙土質,沙土質不宜保種;比較硬的土質也不太適合苗種的增殖。

      (2)水源:水源不好的地方,直接打井抽水。

      (3)大小:塘口的大小要便于管理(塘口太大,不便于管理;塘口太小,管理成本又高)。一般池塘10~20畝為宜,稻田30~50畝一個比較適合。

      其次,稻田改造要保證一定的水位

      水位是小龍蝦養殖當中的限制因素之一。

      養蝦的水位很重要。浮游生物生長的營養來源于肥水,70厘米水深既是營養層,也是溶氧層。

      水位淺了光照強,小龍蝦容易紅殼;水位淺了水體透明,青苔容易生長、居然滅不了;水位淺了,肥水就是不容易肥起來,抬高水位,肥水的效果就能出來;夏天水位淺了,水溫高,小龍蝦容易長成“鐵殼蝦”。

      小龍蝦的生長是通過蛻殼實現的,蛻殼需要隱蔽物,沉水植物就是它的隱蔽物,沉水植物生長依靠光照、水溫、營養等,這些因素明顯受到水深的影響。春季生長水深應控制在70~80厘米為宜,溫度高,蝦子采食量大、長得快,可以早上市。

      總之,水位淺了,小龍蝦養殖過程中的很多技術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隨著溫度的升高、水草的生長逐漸抬高水位。

      (1)水草與水深的關系

      小龍蝦養殖中水草的管理很關鍵,水草種類中主要是伊樂藻、輪葉黑藻、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在合適的溫度下生長速度很快,它的生長就是向水面陽光的方向生長。沉水植物只能在水下生存,因此,隨著生長的加快也要逐步增加水位。

      對水草長勢不好、不旺的池塘要重視肥水培草管理。可使用沉水植物的葉面肥壯根健草,促進水草快速生長。

      水草的生長不是越多越好,要適時控制覆蓋率在60%左右,以免水草長勢過旺覆蓋于水面、影響水底光照和池塘溶氧的補充而發生爛根、草上浮甚至死亡。

      水草長勢旺盛的,要適當加水讓水草沒于水面下20厘米。春季水深在70~80厘米時還能見到草頭的塘口,就應當將水草“打頭”。

      另外,塘口還要保留有足夠的無草區,便于小龍蝦捕撈。

      水草生長茂密的塘口,pH值往往會超過9.0。pH值過高對小龍蝦生長有一定的影響,必須調節水體的pH值,pH值的調節可使用多元有機酸。

      在稻蝦田里,水草種在環溝和田面上。

      稻田的環溝主要功能是夏季保種、落水集蝦,田面才是秋冬春季養蝦的主要區域。

      田面上也要種植水草,水草的生長必然受到水深與田埂的限制。

      田埂太低、水位不深,田面的水草生長量也是不太大的。

      (2)水位對小龍蝦生長的影響

      肥水養蝦是成功養殖戶的共識。

      小龍蝦生長過程中的幼蝦階段,是以攝食浮游生物為主,隨著個體的長大,逐漸轉為以飼料為主,因此,肥水對小龍蝦的生長也是很重要的。

      浮游生物生長的營養來源于肥水,70厘米水深既是營養層,也是溶氧層。春季生長水深應控制在70~80厘米為宜,隨著溫度的升高、水草的生長逐漸抬高水位。

      水位太淺,肥水就不很容易。抬高水位,肥水的效果就能出來。

      小龍蝦是夜行性動物,對光的需求很低,強光照反而會抑制小龍蝦的生長,容易紅殼、生長緩慢。這也是有些稻田養出來的蝦很容易紅殼的原因之一。

      當然,到了5月份以后,氣溫升高,水溫也隨之升高;水位太淺,上層水溫就更高,過高的水溫也會影響小龍蝦的生長。

      (3)水位對青苔的影響

      “稻蝦”養殖戶總覺得頭痛的問題就是青苔的處理。

      青苔在水淺、透明度高的條件下很容易泛濫。即便是使用遮光、藥物殺滅后過一段時間又會復發,難以除根。原因就是水太淺、水太清。

      抑制青苔的有效方法就是增加水位、肥水,如果稻田不具備加水條件,青苔問題是難以根除的。而使用藥物處理,免不了對小龍蝦有所傷害。

      “有了高埂可加水,人工打撈再肥水;青苔處理不用殺,殺了必定要死蝦。”

      (4)水位與稻埂淹沒

      “稻-蝦”種養殖技術中很重要的就是在秋冬季將稻梗淹沒,使其轉換為小龍蝦的餌料,這就是稻-蝦綜合種養中充分利用稻梗養殖小龍蝦的核心。

      稻梗收割后,一般留茬在30~40厘米,淹青就是要逐步將其淹沒,培育浮游生物。

      水位淺了,根本無法達到要求,轉換效率低下,產量自然受到影響。

      沒有高埂就無法實現“稻-蝦”種養殖的真正技術。

      我們有很多人總喜歡拿池塘養殖技術指導稻田小龍蝦養殖;或拿稻田養殖技術指導藕塘小龍蝦養殖;或認為藕塘和池塘是一個概念的。其實這些都是不對的(個人觀點)。

      同樣是蝦蟹養殖,小龍蝦養殖不同于南美白對蝦養殖(一個要水草,一個不需要水草);也不同于河蟹養殖(一個是一個月蛻殼一次,一個是每天都在蛻殼);更加不同于四大家魚的養殖(一個是可以隨水深而上浮,一個必須依靠水草才能逃生)。

      因此,技術指導不能眾說紛紜,讓養殖戶無所適從,必須要有固定的模式。“稻-蝦養殖”必須種稻。只有明白了“圍溝保種,大田養蝦;新塘種稻,確保不差”的道理,才能保證“稻田綜合種養”中的稻蝦養殖“穩賺不賠”。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