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水產

    小龍蝦養殖過程中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編輯:執念  時間:2020-05-28   瀏覽:

      自從人類發現了小龍蝦這一美味后,小龍蝦是越來越受大眾的歡迎,火的一塌糊涂。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在燒烤攤上點上一份麻辣小龍蝦美美的吃一頓!該是夏日里最爽的一件事情了。但是,你知道嗎?小龍蝦的養殖并不那么簡單,經常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真是愁壞了養殖戶朋友。為了讓大家繼續有美味的小龍蝦吃,寶來利來特為養殖戶朋友奉上小龍蝦養殖問題解決技術:

      小龍蝦養殖過程中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一)

      1、每年4月中旬前后開始,小龍蝦常出現大量死亡是什么原因?

      每年4月中旬開始,很多池塘開始出現小龍蝦上草、打怏、死亡等現象,死亡量大,一直持續到6月底。死亡的小龍蝦主要癥狀有:空腸,頭胸甲內積水,內膜易脫落或已脫落。

      主要原因有:

      (1)小龍蝦密度大,投喂量大,殘餌糞便累積多,污染重;再加上本地區養殖早期幾乎不增氧,池塘容易缺氧或長期低氧,容易發病。

      (2)氣溫變化大,環境不穩定,應激大,小龍蝦易發病。

      (3)連續幾年采樣檢測發病的小龍蝦,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陽性檢出率都非常高。本地區每年4月中旬前后的天氣、池塘環境等因素,更易誘發發病死亡。

      (4)小龍蝦有相互殘食的習性,池塘在出現小龍蝦發病死亡后,相互殘食,誘發或加重病情。

      (5)起捕小龍蝦時,捕大留小,反復挑選,影響小龍蝦體質。

      (6)此時期水草生長旺盛,青苔易大量爆發,天氣晴好時,池塘極易因溶氧過高而發生氣泡病,進而誘發發病;又極易在陰雨天加重耗氧,誘發發病。

      建議:

      (1)池塘小龍蝦密度特別大的,無論大小及時起捕,降低密度。

      (2)多開增氧機,改善環境,降低死亡;定期投“底生氧”增氧改底。

      (3)定期使用“底黑安”或“爽底安”改底、消毒、除黑除臭;使用“綠水解毒安”解毒,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減少病害的誘發因素。

      (4)內服“強力整腸生”“低聚糖863”保健,增強體質,提高小龍蝦自身免疫力。

      2、感染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的小龍蝦有哪些典型癥狀?如何預防?

      小龍蝦易感染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的水溫多在20-30℃。病蝦典型癥狀有:趴邊、上草、打怏及無力,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空腸、空胃,頭胸甲易剝落,頭胸甲內膜易脫落,頭胸甲及胃內有透明積液等。

      主要危害:肝胰腺為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主要靶器官,危害小龍蝦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感染,蝦抗應激能力下降,影響生長,進而發病、死亡,極易造成大量損失,甚至全軍覆沒。

      預防措施:

      (1)加大增氧力度,足夠的增氧能力是降低病蝦損失的前提。晴天中午多開增氧機(12時至下午3時),陰雨、悶熱天氣晚上早開增氧機,防缺氧加重死亡。

      (2)定期打理水草,以不影響水體循環流動為最低標準,勤打頭、開寬溝、抽循環水。

      (3)科學投喂。少量多餐,陰雨悶熱天氣時,應及時減料或停料,防消化負擔過重加重死亡。

      (4)定期使用“綠水解毒安”解毒,“爽底安”改底,穩定水質,防水質突變誘發、加重死亡。

      (5)及時撈出死亡的病蝦,深挖掩埋。天氣晴好時,可外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劑“特力滅”,控制傳染。

      (6)及時捕撈,降低密度,地籠遲放早收,盡可能減少地籠里小龍蝦的存放密度及存放時間,防缺氧誘發、加重死亡。

      3、小龍蝦出現黃鰓、黑鰓是什么原因,怎么預防?

      養殖過程中,小龍蝦出現黃鰓、黑鰓,有以下常見原因:

      (1)受水質影響:小龍蝦鰓絲容易粘附水中有機質,導致鰓絲發黃、發黑。

      (2)爛鰓:黃鰓為爛鰓早期癥狀之一,隨著病情的加重,鰓絲由黃變黑,甚至潰爛脫落。

      建議:

      (1)多增氧、勤改底,養殖過程中每7-10天使用“底黑安”、“底生氧”改底、增氧,改善底層環境。

      (2)合理投喂,防因過量投喂而產生大量殘餌糞便污染底質。

      (3)養殖過程中定期使用“底改”“利生素”改底、調水,使用“特力滅”消毒防病,減少爛鰓。

      4、小龍蝦蛻殼時出現大量傷亡是什么原因?如何處理?

      常見原因:

      (1)蛻殼時缺氧,造成大量死亡。

      (2)蛻殼期間水中毒素殘留過大,導致小龍蝦中毒,蛻殼時易造成死亡。

      (3)蛻殼期間使用刺激性大的藥物或操作不當(拉草、大量進排水等),易引起軟殼蝦死亡。

      (4)蛻殼期遇上天氣突變,導致軟殼蝦應激死亡。

      建議:

      (1)養殖過程中堅持定期改底、解毒。定期使用“底黑安”或“臭氧水安”改底,“綠水解毒安”解毒,改善水體環境,減少蛻殼損失。

      (2)蛻殼期間加強增氧,保證水體溶氧,多開增氧機,使用“氧力源”或“底生氧”增氧改底,防缺氧造成蛻殼死亡。

      (3)蛻殼期以穩定環境為主,避免人為操作干擾小龍蝦蛻殼。

      (4)天氣突變時,及時增氧、抗應激,全池潑灑“氧力源”“低聚糖863”,降低天氣變化對蛻殼的影響。

      5、怎樣提高小龍蝦蛻殼的成活率?

      小龍蝦蛻殼,需要良好的水體環境,進行吸水膨脹。因此,只有在低毒、高氧且營養全面的條件下小龍蝦才能完成正常蛻殼。

      導致小龍蝦蛻殼成活率低的原因:

      (1)水體環境差,有毒物質過多,蛻殼時吸水膨脹受影響。

      (2)發病,造成蝦體質弱,不能完全蛻殼。

      (3)沒有水草附著物,蛻殼環境不能滿足其要求。

      (4)兇猛性魚類或底棲性魚類過多。

      (5)池塘周邊噪音過大,不能使其在安靜的情況下蛻殼。

      處理方法:

      (1)減少水體毒素,使用“綠水解毒安”解除水里有毒物質。

      (2)內服保健產品,增強體質,補充營養,減少發病,內服“強力整腸生”+“營養快線”+“低聚糖863”。

      (3)補鈣,甲殼動物在養殖過程中需要補充大量的鈣元素,尤其是蛻殼期間。使用“鈣加加”,促使小龍蝦快速硬殼,提高蛻殼成活率。

      (4)做好池塘管理,多增氧,勤改底。使用“氧力源”、“臭氧水安”。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