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水產

    特別推薦:稻蝦種養之湖南模式

    編輯:青衫煙雨  時間:2020-05-28   瀏覽:

      筆者受黃岡市水產局、水產技術推廣站委托,赴湖南益陽市南縣考察、調研稻蝦種養情況,得到了南縣畜牧水產局黃群書記、高文斌局長和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秦勇站長、王敏副站長及相關稻蝦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的大力支持。期間縣電視臺記者對筆者進行了訪談,主要是談到一些調研情況與感受,現報告如下。

      一、黨政積極推進稻蝦產業

      一是安排獎補扶持,明確對稻蝦種養規模超1000畝的種養小龍蝦大戶或經營主體,每畝一次性獎補200元,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或蝦苗購買,對流轉土地集中連片面積達300畝以上從事稻蝦種養的經營大戶,每年按30元/畝的標準給予獎勵;二是制定《南縣縣級特色農業保險試點方案》,成為全省首個小龍蝦養殖保險試點縣,明確保費政府承擔50%,2016年南縣稻蝦種養投保試點面積6萬畝,2017年保險面積達18萬畝。三是統籌扶貧貼息資金對發展稻蝦產業主體實行貸款貼息支持,縣財政按每畝1000元貸款額度安排50%的貼息支持。四是縣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以上資金,主要用于支持龍蝦種苗繁育、品種培育推廣、病蟲害防治研究、養殖保險、龍蝦產品招商配套等公益性項目。六是把稻蝦產業分為八大工作重點,分別由八個縣委常委牽頭,具體負責落實。

      二、具備適宜稻蝦種養的自然資源條件

      南縣位于洞庭湖平原,土質肥沃、水源豐富、水質清新、水草豐盛,具有得天獨厚的稻蝦種養條件。南縣北與湖北省石首、公安、松滋相連,西接常德市的安鄉、漢壽兩縣,東臨岳陽市的華容縣,南與益陽市的沅江市隔河相望,東南與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南灣湖、千山紅等幾大農(漁)場連成一片,為湖南省36個邊境縣之一。南縣是一個純移民縣,居民來自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10多個省、市。現有67萬人口。境內氣候適宜,年平均氣溫16.6℃,降水量1237.7毫米,雨日136.3天,日照時數1775.7小時,蒸發量1236.2毫米。屬亞熱帶過渡到季風濕潤氣候類型,冬涼夏暖,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充沛,日照時長,有霜期短,可為農業生產提供優越的自然條件。境內江河密布,水網勾連。長江水系的藕池河5條支流和松澧洪道流經南縣,注入洞庭,全長222公里,將全縣切割為南鼎、南漢、和康、育樂、大通湖、同興6個堤垸。垸內有南茅運河、五七運河、烏嘴疏河3條運河,全長62公里。有大小湖泊102個,池塘1.03萬個,面積達10萬余畝。有大小渠道1.3萬余條,總長約3000公里,河渠面積達151.4平方公里,河網密度為3.06公里/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1133億立方米。豐富的水利資源既是南縣農業經濟的命脈,又為開展稻蝦種養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

      三、多途徑多部門對稻蝦種養產業進行政策技術培訓與指導

      畜牧水產局、農業局、縣及各鄉鎮政府、專業合作社、水產藥飼企業、南縣小龍蝦養殖協會、農廣校都參與農民培訓工作中。縣鄉鎮的18名水產技術推廣專技人員長期一線做技術指導工作。

      四、稻蝦種養面積大、發展快

      由于政府有鼓勵的多種優惠措施,資源條件好、技術支撐力度大,在近兩年內,全縣已發展稻蝦種養面積達到27萬畝。全縣有稻田70萬畝,適宜種養殖面積35萬畝,農民自發的改造稻田還在進行中,但是,縣畜牧水產局黃書記說,再不能鼓勵開挖為好,適度為佳。網絡上有一個觀點“一個新興產業由發展期到平穩期再到衰亡期是需要時間過程的,就小龍蝦養殖的井噴狀態而言,極有可能沒有穩定期而直接進入衰亡期”,這話雖說過激,但也是一種警示。

      五、田間工程設施簡易

      與湖北稻蝦種養的差異在于,南縣大多稻蝦項目的田間工程設施較簡易,幾乎超半數的稻蝦田不建防逃網,圍溝淺、寬度小。但種水草且很豐盛。

      六、養殖品種多樣

      稻田種養模式除主養小龍蝦外,還有單養或混養水蛭、河蟹、甲魚、黃鱔等等模式。

      七、稻蝦專業合作社全縣開花

      2016年開始,全縣已有稻蝦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100多家,為此,成立了南縣小龍蝦養殖協會,協調各合作社相關工作。

      八、考察的幾家專業合作社經營情況

      1.南縣豐香龍蝦社,有3個股東,都是原有工作單位,后退休或內退的人。掌舵人張順祥,面積1700畝,沒有圍欄。年田租每畝約700~800元。2015年開始進入稻田養蝦業,當年4月放苗,畝放規格為100尾/斤左右的蝦苗60斤。沒有投喂的人放天養模式,沒有發病死蝦。當年凈利潤為60萬元;2016年養殖水蛭,有虧損;2017年回頭養蝦,并且采用投喂蝦料養蝦,由上海一家生物公司生產的蝦料,每噸4200元。

      2.南縣精英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理事長曹政奇,兼南縣小龍蝦養殖協會秘書長。初期會員480人(戶),現有1000余人,面積45000畝,沒有圍欄。土地流轉期限為5~20年,年畝租金800元。田塊面積10畝左右居多,5~80畝不等。政府扶貧補貼社員,按家庭人口計,每人1200元,用于田間改造、漁具、苗種補貼。另外政府每畝補貼肥料150元。飼料為玉米(0.9元/斤)、小麥(0.9元/斤)、黃豆(2.6元/斤)。主要從事培育蝦苗,早期出苗為32元/斤,后期8元/斤,經濟效益為平均畝收入4000~5000元,個別戶高達畝收萬元。

      3.南縣德星湖種養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面積6000畝,社員200人,理事會5人,理事長姚賽君。主要出售商品蝦,畝產量200斤,蝦收入2000~3000元,水稻800元。田塊5~20畝,80%的田設有圍欄。投喂菜餅、玉米、黃豆及生物飼料蝦寶。

      九、考察感受與分析

      此次考察活動僅一天時間,所了解的情況只是管中窺豹,但南縣的經驗和作法值行借鑒和學習。經過考察了解與秦勇介紹,南縣稻田養殖小龍蝦,不成功戶數僅僅占5%,主要是新加入的大戶,也不是完全意義上虧損,而是目前還沒有顯現出利潤。在當前以湖北省為代表的稻蝦行業有幾成虧損狀態下,南縣有95%的盈利,有其成功之道。在此分析其成功原因,是為管見,僅供參考。

      1.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是保證實施稻蝦種養模式成功的關鍵。

      2.黨政積極推進稻蝦產業,各種財政扶持措施得力,是實施稻蝦種養模式的有力保障。

      3.以農業、水產局為主體的多部門對稻蝦種養產業進行技術培訓與指導,是實施稻蝦種養模式成功的技術支撐。

      4.水產技術推廣站、稻蝦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工作得力,工作規程、技術規程,不光在墻壁上,還踐行在研討會議、網群、電話、田間中。

      5.去外地取經,揚長避短,后來居上。面積大,效益高。

      6.舍得投入創高產,防逃圍欄雖少,但在飼料、水草上做足文章,規范到位。

      7.以繁育蝦苗為主的養殖者,在迅猛發展稻蝦種養模式的當下,是最大獲益者。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