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州市荊州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引進的“蝦蓮共生”模式,是利用稻田淺水環境既種太空蓮,又養小龍蝦(克氏原鰲蝦)。這種模式,已在荊州市荊州區試點示范成功,每667平方米產太空蓮子100公斤、小龍蝦100公斤,純收入在3000元以上。
“蓮蝦共生”模式具有投資少、風險小、周期短、見效快、帶動強、效益佳的特點,農戶運用該模式的熱情高漲,目前已輻射到荊州、沙市、江陵、松滋、石首、公安、洪湖等縣市區。
這種模式的結構和具體要求如下。
一、田間工程建設
1、蓮田準備
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方便,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強,周圍沒有污染的蓮田。蓮田面積以便于喂養和管理為原則,一般以2.6-3.3公頃為一個種養單元為宣。
2、設施改造
(1)開挖蝦溝 在蓮田田埂內側四周開挖環形溝,一般距田埂1.5—2米處開挖,溝寬3—4米、溝深1—1.5米,坡比1:2.5。蓮田面積較大時,田間可挖“田”字、“目”字或“井”字型田間溝,溝寬2米、溝深0.5—0.8米。
(2)加固田埂 開挖環形溝的泥土可以壘在田埂上夯實,加高、加寬、加固田埂,確保田埂高于田面0.6—0.8米,頂部寬2—3米。并在田間設置小堤埂,以便為蝦有足夠多的挖洞場所。
(3)防逃設施 在蓮田進、排水口和田埂上安裝防逃設施。即在進、排水口安裝鐵絲網或雙層密網(20目左右);在田埂上用硬質鈣塑板,或乙綸網片與硬質塑料薄膜合縫的圍欄,其高40--50厘米。圍攔在田塊拐角處呈圓弧形。
3、水草栽種
在蝦苗放養前栽種水草,也可以根據種養過程的實際隨時補栽。一般以沉水植物為主,浮葉和漂浮植物為輔。蓮田種植的水草有伊樂藻、苦草和輪葉黑藻。水草覆蓋比例不要超過蝦溝面積的50%。
二、種蝦投放管理
1、消毒、施肥
投放種蝦前15天左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千克化水潑灑消毒,清除敵害生物;放養前7—10天,每畝(667平方米,下同)施禽、畜糞肥300—500千克,培肥水質,提供浮游動物(枝角類、橈足類等)天然活餌料。
2、種蝦放養
第一年種植太空蓮和養殖小龍蝦稻田的種蝦放養時間,通常在6月中旬,即蓮荷葉封行后。每畝放養規格為每千克25—30只的親蝦(抱卵)15千克并力爭一次放足,并且大小規格基本一致;重養蓮田(種植太空蓮和養殖小龍蝦一年后的稻田)于4—5月在大蝦出售后,迅速將水位下降,使蝦苗落溝以便于蓮葉快速生長,待荷葉封行后,再逐步加深水位。
3、飼養管理
小龍蝦的飼料要求合理精、粗搭配,一般動物性飼料占40%、植物性飼料占60%的配比。投喂要定時、定量、定質、定位,前期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后期在傍晚投喂1次,日投餌量為蝦體重的3%~5%。
管理時,要堅持每天檢查攝食情況,如果當天投喂的飼料2—3小時內吃完說明投餌量不足;如果第2天還有剩余則說明投餌過多。在冬季水溫較高時3—5天投餌1次,并隨水溫下降直至停止投喂。
此外,每隔15—20天,可以潑灑1次生石灰水,每畝用生石灰10千克,一方面維持蓮田pH在7—8.5,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小龍蝦正常生長與蛻殼。在蛻殼前,也可以投喂含有鈣質和蛻殼素的配合飼料,促進小龍蝦集中蛻殼。蛻殼期間,投喂餌料一定要適口,促進生長和防止互相殘殺。
4、疾病預防
小龍蝦適應性和抗病能力都較強,發生的疾病較少,但一旦發病治療效果不佳,重在預防。放養前要做好蓮田消毒、蓮藕移栽和水草種植。放種時,用3%—5%的食鹽水浸泡5分鐘。飼養中,不僅要采取“四定”投飼技術,而且要控制好水質,定期換水、沖水,定期用生石灰或光合細菌全田潑灑,除去水體中的有害物質,同時還要做好日常用具的消毒工作。
5、捕撈上市
小龍蝦生長速度較快,一般經過2個月左右飼養,就可以達到商品規格。在生產中,初養蓮田從九月份開始就可以用地籠網捕大留小、輪批收獲了。一般多以夜間昏暗時捕撈為好。符合商品規格的要及時捕撈,以降低蓮田龍蝦密度;重養蓮田以五月份和九月份兩段時間段捕撈。
6、親蝦留田
目前,荊州養殖戶主要是采用留存親蝦,實行自繁、自育、自養的方法供應苗種。初養蓮田9—10月和重養蓮田5-6月及9—10月捕撈成蝦時,是捕大留小,在后期則捕小留大,選擇體質健壯、肥滿結實、規格一致的蝦種和抱卵親蝦,每667平方米留存不低于15千克,雌雄比2—3:1。
三、蓮的種植
目前荊州市荊州區蓮蝦田,一般以產蓮子為目的地太空蓮,其品種有太空3號、太空36號;其次是對種藕的選擇,不但要求品種純正,單產高,未發生病害的留種田里的種藕,而且要做到邊選邊挖,以具有本品種特色,即色澤新鮮、藕身粗壯、節間短、無病斑、頂芽完整,具有三個節以上的主藕和二節以上種藕。
養蝦蓮田一般結合蓮田整理,每畝施足有機肥2000千克,綠肥田施25千克生石灰。移栽前一天,畝施碳銨20—25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為面肥,以確保基面肥充足。
適時移栽藕種是提高單產、確保高產的重要環節。一般掌握在當地氣溫穩定在12度以上,即4月上旬移栽為宜。種植密度一般以每畝種植120—150株藕種為宜,早栽宜稀,遲栽宜密,高肥宜稀,中低肥宜密。
蓮子生育期長,耗肥量多,而蓮子根系吸肥能力差,施肥應強調首次施足有機肥,移栽增施磷、鉀肥,量少次多施追肥,不失時機補微肥。蓮子大田施追肥每畝總用肥折尿素40千克、氯化鉀20千克、硼肥25千克左右。施肥時掌握“苗肥輕、花肥重、子肥全”原則,分期多次施用。施肥方法為全田均勻撒施,但不能把肥料撒到荷葉或花上。
太空蓮抗病能力強,應優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態防治,盡量少用化學防治。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禁用小龍蝦高度敏感的含磷藥物、菊酯類和擬除蟲菊酯類藥物。噴灑農藥一般應加深水位,降低藥物濃度,減少藥害,也可降低水位至蝦溝再用藥,8小時左右及時提升水位至正常水位。
要做到科學除草和合理控制水位相結合。太空蓮從移栽到荷葉封行,先后要進行2—3次田間除草。當太空蓮主莖抽出第一立葉時開始,之后每隔10—15天除草一次,到荷葉封行為止。除草前,先行排水,只保持泥面水,除草時將雜草拔凈并埋入泥中,達到田面無雜草的要求。除草時結合追肥,應點施深施,提高肥效。
以小龍蝦為主,兼顧太空蓮生長要求,需合理控制水位。在放養初期,田水可淺,保持在田面以上15厘米左右即可;隨著蝦的生長,需要活動空間加大以及香蓮開花需要大水量,水位可控制在30厘米左右;開花束結果時,可逐步加深水位至40--50厘米,為小龍蝦提供避陽場所和獲得豐厚的天然餌料;冬季為了保溫,提高水位50--60厘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