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板你好!您給我打電話說您的蝦子小龍蝦在上坡?”
“是的,你來看看,這會還有很多蝦子在坡上。”
“上坡的是不少,水也很混,我先幫您檢測一下水質指標吧。”
“好的。”
“氨氮0.7,亞硝酸鹽0.05以下,PH值8.6。您這氨氮指標超標了。”
“我幫您看了一下池塘的情況,塘里枝角類太厚了。枝角類過量繁殖導致了氨氮的超標。”
這是4、5月份在池塘上很常見的一個現象,又是一個氨氮過高造成池塘出現問題的案例,近期很多池子有氨氮過高的情況,那么氨氮到底怎么產生的,有什么危害,怎么防治呢?個人覺得很有必要和養殖老板一起分享一下。
一、氨氮產生的原因
1、含氮肥料的過量使用,如尿素、碳銨等。
2、餌料的剩余:飼料的蛋白質含量較高,飼料投喂過量、沒吃完,含氮物質在細菌作用下產生氨氮。
3、排泄物:蝦蟹沒有利用完的含氮物質通過鰓和糞便排除體外形成氨氮。
4、死亡的動植物:死亡的動植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大量的含氮有機物分解產生氨氮。
5、浮游動物過多:浮游動物過多造成水色白渾、缺氧,最終導致氨氮、亞硝酸鹽升高。
二、那么,氨氮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呢?
1、氨氮的中毒機理:氨氮在水體中主要以氨分子(NH3)和銨離子(NH4+)兩種形式存在。氨分子具有很高的脂溶性,很容易滲透過細胞膜直接引起蝦蟹中毒。氨分子通過鰓進入蝦蟹體內,水體中氨氮過高會抑制蝦蟹自身氨的排泄,血液中氨氮含量過高,相應的血液pH值過高,血液中多種酶的活性降低和破壞鰓組織細胞,從而影響氧氣的運輸和交換,引起生理性缺氧。銨離子不能滲透進入動物體內,對水生動物無害,可以供植物吸收利用。但當水體中pH值越高銨離子會轉換稱為氨分子,氨氮的毒性就會越強。
NH4++OH- ?NH3.H2O
2、氨氮對蝦蟹的危害:
a、降低體內酶活性,損傷鰓組織,影響氧氣運輸及交換,從而導致缺氧。
b、影響蝦蟹的正常攝食,降低餌料系數,生長緩慢。
c、蝦蟹蛻殼時,鰓組織的損傷,生理性缺氧等造成翻倍率較低,甚至脫殼不遂而死亡。
d、水體氨氮長期過高導致蝦蟹體質變差,容易感染病菌而發病。
e、氨氮過高會導致魚蝦蟹的懷卵量減少,卵的存活率降低。
三、平時的預防重在治療,以理論指導實際!
降低氨氮原理:銨離子可以直接被藻類和水生植物吸收利用,而氨分子和水結合成氨水可弱電解為銨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當銨離子被植物吸收減少后,氨分子會不斷的電解減少,從而達到降低氨氮的效果。
NH3.H2O ?NH4++OH-
植物還可以直接利用硝酸鹽作為氮素營養合成氨基酸、蛋白質等,銨離子可以通過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利用氧氣被氧化稱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
所以在氨氮的防治過程中主要圍繞補充菌種、增加水體溶氧、控制好浮游動物、合理下肥、培養藻類和水草護理來做工作。具體的方法如下:
a、干塘、清淤:在一個養殖周期結束后及時的干塘、清淤和曬塘等,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進行徹底的消毒殺菌,減少有含氮機質,減少底泥耗氧,減少蟲卵,避免蟲子大量繁殖。
b、以磷促氮:水中氮磷比例嚴重失調,可引起大量氮不能被浮游植物利用而形成富氮。可適當使用高磷低氮的配方肥。
c、合理放養密度,并科學合理投餌。合理的放養密度可保證水體的溶氧滿足養殖動物生長繁殖的需求,排泄物分解能力能達到平衡。飼料是水體氨氮主要來源之一,提高飼料質量,減少殘餌的產生,減少有害細菌生長繁殖。
d、合理使用增氧機:晴天中午開增氧機,使水體上下水體混合,打破水體分層,增加池塘底部溶氧,減少池底的氧債。我們蝦蟹池塘同樣需要增氧設施。
e、科學合理的施肥培養藻類,合理種植水生植物:藻類和水生植物對氨氮的凈化能力很強,但需減少使用尿素、碳酸氫銨等化肥肥水、壯草;這些氮肥使用過量會導致水質指標氨氮、亞硝酸鹽升高。建議大家使用水產專用的低溫肥如氨基酸肥、高磷低氮的肥等,且保持少量多次的原則。水草的密度要合理,水草太厚晚上呼吸作用耗氧厲害,建議水草的體積占整個池塘水體的60-80%。
a、改底:定期的使用過硫酸氫鉀改底,分解池塘中的有機質,殺滅池底部分有害細菌和蟲卵,減少耗氧,提高池塘整體溶氧量。
b、培菌:定期培養有益菌,分解有機質和降低氨氮、亞硝酸鹽,并且能抑制有害菌。
h、適當的換水:水源條件合適的可以適當的換水稀釋水體中氨氮。
總結一點,想要控制并減少氨氮的產生,需要知其來源,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盲目的下藥,忌諱病急亂投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