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養殖戶朋友一直在尋找同一個問題的答案:如何才能養殖大規格龍蝦?
大家都知道,要想規格大,縮小放養密度;但是縮小放養密度的話,龍蝦的產量跟不上,這就是養殖龍蝦過程中的主要矛盾。
如何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呢?說句實在話,這個矛盾現階段是無法解決的,因為水產養殖關系到很多方面的問題,包括苗種、水質、水草、漁藥等,這些環節都是環環相扣,如果其中一個環節沒有做好,勢必影響龍蝦產量。
怎么做呢?小編結合自己的養殖經驗總結一下幾點需要注意的,請養殖朋友多多參與討論。
在小龍蝦質量規格以及產量問題上,多數養殖戶認為是因為近親繁殖導致種族退化。這種說法到底能不能站住腳呢?有專家曾就這惹人爭議的問題指出:小龍蝦養殖過程中出現規格以及產量的下降究其主要原因是小龍蝦養殖生態遭到污染。
因此,我認為,要想養殖大規格的龍蝦,首要解決的是水源問題,特別是干凈的水源。
其實我們都知道,蝦與蟹慢慢長大關鍵在于蝦蟹生長過程中的退殼次數,言外之意就是蝦蟹退殼次數越多,那么蝦蟹規格就越大。每當收獲季節,都是養殖戶望眼欲穿的時候,可惜很多養殖戶用地籠捕撈的龍蝦出現頭大身體小的狀況。
是因為龍蝦在退殼時受到不良水質的刺激,通過增加新殼的厚度,應對下次退殼的危險。那么隨著退殼次數增加,新殼硬度慢慢加厚,導致后期退殼難度增加,很多龍蝦出現規格的停滯現象。
總結:尋找安全水源,是龍蝦快速生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