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十來天38℃的高溫(從7月20日至8月初),加上陽光直射,讓很多小龍蝦蟹塘的伊樂藻用盡了“洪荒之力”,曬得生無可戀,于是集體大面積的出現“抗日行動”,最直觀的就是——腐爛!在水草腐爛前,都有一個明顯的征兆——“浮浮沉沉”,很多養殖戶發現水草白天全漂浮在水面上,到了晚上10點左右又沉下去,如此反復十來天。然后,一部分細心的養殖戶發現了,飄上來的水草在慢慢變黃,一天比一天黃,再用手抓起一把看看,上面發黃的部分葉片已經腐爛了,再看底部沒根了,這時候就疑惑了,這到底怎么回事呢?還有一部分水草,可能是厭倦了“浮浮沉沉,大起大落”的日子,飄著飄著不干了,于是直接在水底待著,豈不舒服?水草是舒服了,可我們的養殖戶朋友不舒服了,因為很大一部分發現不飄的水草都爛了!!!
伊樂藻上部發黃,底部無根
雖然“立秋”已經過去了半個月,然并卵,天氣依然炎熱,江蘇地區氣溫白天仍在35℃左右,夜晚在27℃左右,水溫也跟隨氣溫,晝夜溫差大,低溫時能達到28℃。當然,中間的幾場雷陣雨,也緩和了一下氣溫和水溫,也給了伊樂藻一個死而復生的機會,這個機會很短暫,因為河蟹馬上就面臨蛻五期殼,而池塘水草的有無和好壞,直接決定了五殼的翻倍率。那么,這個短暫的時機,養殖戶朋友該怎么去抓呢?又如何讓伊樂藻“死而復活”呢?
已經腐爛的伊樂藻死而復活,發芽長根
是不是覺得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誰如此傲嬌,能有這本事,難道當真“華佗在世”?No!No!一切得從一個有故事的藥說起:
這個有故事的藥就是水世紀的“護草靈顆粒”,話說某天,一位陌生的養殖戶走進水世紀閘口店,抬頭就問,我草壞了,你有什么好的保草藥?這話問得技術君一愣,該如何定義這個好與壞呢?出于慣性,技術君還是如實的回答:有!給我看看,這位養殖君沒好口氣的說。于是技術君打開倉庫,找了半天才從一堆底改片中翻出來一袋護草靈,將它展現在了該君的面前。該君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完了藥又盯著技術君看,看得技術君小臉一紅,自問技術君沒長一張騙人的臉啊。最后該養殖君猶豫了半天,終于做了決定——試試!
雖然好不容易該養殖君拿出萬分勇氣說試試,但是還是有些疑惑,于是技術君繼續深挖其原理,也問了他一些問題。
技術君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家塘口水有沒有透明度?該君回答有,能見底,回答得斬釘截鐵!問這個問題,是因為只有有透明度的前提條件下,水草才能光合作用,就好比一個人,只給他飯吃不給他空氣呼吸,他能活嗎?所以,用護草靈的第一個條件就是水體得有透明度,水草能見陽光。很多養殖君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塘口水色濃,透明度不高,水草又出現了上述情況,該怎么辦?那么,解決水體透明度是第一步,一般現階段很多水濃水綠的塘口,都是由于水草腐爛或者藍藻水華所引起,在殺藻有風險的情況下,可以借助水世紀“強效底凈”和“大水面濃縮芽孢”,加量使用,將透明度提高。
技術君的第二個問題,你家塘口的水草所占面積有多少?(這里拋開沒有漂浮的水草,因為沒有漂浮的水草一般是不會腐爛的,特殊情況除外。)該君回答我三個字,滿塘草!那我的建議就是撈掉一部分,讓水草也“透透氣”,否則太擠。原理就是讓水體流動,一來中和上下水層的溫度,二來讓水體溶氧均勻,這有利于水草生長。
最后在技術君吧啦吧啦交代了一通之后,該養殖戶才帶著戲謔的眼神拿走了兩袋護草靈顆粒,那眼神就是告訴技術君:“你小子能吹,等沒有效果我再找你算賬!”。當技術君都快把這事忘了的時候,某天上午,這位勇氣可嘉的養殖君又來到店里,帶了一個他的小伙伴,這時時間已經過去五天。這次是我抬頭就問“效果怎么樣啊?”,他說,“我用過之后水草長根發芽了,確實有效,再給我兩袋,另外,我這朋友也要用,你給他配藥”,說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這下技術君可樂壞了。就這樣,護草靈顆粒保草效果非常不錯的消息就“不脛而走”了,以后這段時間每天都有人來店里拿,這個產品就這樣火了!火了!
真的是藥物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嗎?不盡然!為什么?因為任何藥物在養殖過程中都只是起一個很小的作用,也許這個作用只是激活,一團“星星之火”而已。為什么該養殖戶會覺得這個藥有用?是因為用藥的時機和用藥的方式對了而已,持續的高溫和漂草,水草自身休眠加之曬傷,溫度下降,休眠機制解除,這時候再施肥補充營養,而水體透明度又高的情況下,光合作用不受影響,會有不生根發芽的嗎?長草的產品再好,它也只是一個臨時補救措施而已,也許護草靈會比同類產品性價比更高,但也還要結合池塘自身條件和水草自身“體質”,同樣的東西所起的作用也有差異。而要想水草保持持續旺盛的生命力,一定要把控好整個養殖流程,用好的管理方式(水草的種植時間、控草、打草頭、保持合理的水草密度等),做好預防,才是管理水草的“正道”,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