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淡水小龍蝦對壞境的適應力及耐低氧能力很強,但是長時間處于低氧和水質過肥或惡化的水質環境中會影響小龍蝦的蛻殼速率,從而間接影響到它的生長速度和周期,從而影響到產量和品質。不良的水質不僅其攝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攝食行為,而且可助長幾寄生蟲、細菌等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致使養蝦失敗。因此,按照季節變化及水溫、水質狀況及時調整,營造一個良好的水質環境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1.淡水小龍蝦的養殖水位根據水溫的變化而定,一般掌握春秋淺、夏天深的原則,從春季到盛夏逐漸遞升,最深不大于1.5m。春季淺水不僅有利于陽光照射,提高水溫,水草的生長,而且有利于增進幼蝦食欲和脫殼生長。夏季溫度較高時,較高是水深有利于小龍蝦度過高溫季節。特別強調水位避免忽高忽低,因為小龍蝦有打洞的習性,水位經常變化,小龍蝦每次繁殖前就得重新打洞,浪費體力、消耗能量,影響繁殖和生長。
2.適時換水。堅持蛻殼高峰期不換水,雨后不換水,水質差時多換水的原則。一般4-6月,沒半月換一次水,7-9月沒10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三分之一。使水質保持“肥、活、嫩、爽”。
3.調節pH值。每半個月潑灑一次生石灰水用量為1m水深時,每畝10kg,使pH值保持在7.5-8.5之間,同時可增加水體鈣離子濃度,促進小龍蝦的蛻殼生長。
4. 定期潑灑 光合細菌、硝化細菌之類的生物制劑調節水體:一般配合潑灑生石灰一周后,選擇晴天中午,按每畝使用光合細菌凍干粉0.5kg,加適量的紅糖水,攪拌后置容器內暴曬1-2h活化,再兌水全池潑灑,建立澡,菌相的平衡體系、穩定水質,消除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