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淡水小龍蝦又名紅螯螯蝦,原產澳大利亞的淡水溪流中,外形酷似海中龍蝦,是目前世界上最名貴的淡水經濟蝦類之一,不僅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類必需的鈣及各種氨基酸,而且樣子威武漂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同時它具有適應性強,食性雜,生長快,產量高的特點,很適宜人工養殖,上市商品大而肥美,一般個體重量在100~200克,最大個體可達500克,且具有極強的耐受力,便于長途運輸,因此在國內外市場頗受青睞,目前市場價格為200元/千克,人工養殖澳洲淡水小龍蝦成為極具競爭力的養殖新貴。
無錫市錫山區錫北鎮和周邊地區,多以養殖蝦蟹為主,澳洲小龍蝦與這些同屬甲殼類動物,其養殖技術具有異曲同工之效,所以養殖戶很容易上手。澳洲淡水小龍蝦的引種試養,不僅為廣大農戶提供一條致富新路,而且豐富了百姓的“菜籃子”,這對于加快錫北鎮乃至周邊地區水產養殖品種的結構調整和推動產業科學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錫北鎮涇西村蘇家灣養殖大戶俞亞清憑著敏銳的市場意識,對澳洲淡水小龍蝦的養殖產生了極大興趣,去廣東等地訪師請教,掌握了一定的養殖技術,從2015年春天起引進苗種5.5萬尾,澳洲淡水小龍蝦正式在錫北鎮落戶,開啟了在蘇南地區的養殖歷程。
1.魚池準備
根據其生長特性,選擇水質清新,水源豐富,進、排水便捷,池底杜絕漏水的池塘,毛面積9畝(凈面積7畝),水深1.5米。于蝦苗入池前一個半月用生石灰干池清塘消毒,用量150千克/畝。蝦苗入塘前10天再次帶水消毒,并種植好適量的水草(以苦草和輪葉黑藻為宜),為小龍蝦提供隱藏、棲息、蛻殼生長的理想場所,同時在池塘一側準備好暫養池,面積為300米2(6米×50米),水深0.7米,養殖池和暫養池均用藻立生肥好水,池塘用發酵過的有機肥——羊糞培育好浮游生物。
2.養殖管理
(1)放養時間和密度。蝦類的最適生長氣溫在20~28℃,蝦類放養時溫度必須高于13℃。在池塘再次消毒后7~10天就可放苗,于2015年4月14日放苗,放養的氣溫在17℃,密度為6000尾/畝,9畝共5.5萬尾,規格0.8厘米/尾。先在暫養池中養殖一段時間至2~3厘米/尾,然后于5月3日起加高水位,讓蝦苗自動游泳至整個池塘。
(2)投飼管理。在暫養池中以吃食水中浮游生物為主,一個星期后投喂對蝦開口飼料,其蛋白質含量為42%,投飼量為蝦體重的8%,平均為100克/天,早晚各一次。從暫養池到大池中養殖開始,一開始也以水中浮游生物為食,同時繼續投喂富含蛋白質的對蝦飼料,投飼量占蝦體重的比例逐漸降低,至生長旺季為40千克/天,早晚各一次;在蝦養殖至3厘米以上起,可以適當搭配投喂一些新鮮帶魚,同時增加植物性飼料——南瓜,切成絲投喂,至少一個星期一次。在投飼管理中要堅持巡塘,根據吃食情況決定投飼量的增減。
(3)用藥管理。在養殖過程中,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除放苗前一次干池用生石灰徹底清塘,平常每個月池中堅持用解毒丸、菌克、底質改良劑、EM原液、芽孢桿菌等生物制劑1~2次調水防治,飼料中加拌維生素C,離子鈣等等,以加強蝦體的體質,防治疾病的發生。
(4)增氧措施。由于放養密度較高,設置了微孔管道增氧機,暫養池中24小時開機,大池中到晚間7點以后每隔一小時,開增氧機一次,直至天亮。
3.捕撈收獲情況
澳洲小龍蝦養殖至11月7日起開始大規模起捕,捕撈方式為地籠網捕撈。總產量1700千克,共捕到15000尾,大的規格有230克/尾,平均114克/尾。其中14200尾上市,800尾較大的留作親本來年育種。
4.效益情況
苗種投入3.3萬元,飼料3萬元,魚藥1.5萬元,田租金1.8萬元,水電費0.8萬元,人工5萬元等,總計投入15.4萬元,以200~240元/千克,總收入36萬元,凈收入20.6萬元,畝效益2.29萬元。
5.存在問題和不足以及整改措施
(1)水草準備不充分。由于養殖戶是初次接觸養殖,經驗不足,池中水草種植時間倉促,草量準備不充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蝦的生長,導致回捕率不高,只有27.3%,2016年已成功種植了適宜的水草。
(2)夏天溫度過高影響生長。鑒于蝦類最適生長水溫在20~28℃,2015年高于33℃蝦類要夏眠,也影響了回捕率,今年池塘周圍配置了遮陽設施,以便蝦類正常健康生長。
(3)外界水質惡化。由于近年來外域水源日益惡化,導致養殖水質受到影響,2016年準備了生物凈化池,池水進池前都要進行凈化,同時由于池塘放養密度過高,容易影響水質,方便生長旺季,池水經常進行生物凈化,循環使用,起到節能,節水,高效的作用,而且龍蝦喜歡棲息于微流水的環境中,進一步促進了它的快速生長,提高了它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