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水產

    溫度升高,病毒細菌交叉感染導致小龍蝦死亡成功處理案例

    編輯:不自知  時間:2020-05-23   瀏覽:

      客戶基本信息

      湖北省漢川市汈汊湖區域,一小龍蝦精養塘,苗種來自去年存塘的親蝦自產;面積20畝,平均水深60cm,全池種植伊樂藻,沒有配備增氧設備。

      問題基本描述

      進入7月中旬養殖戶就開始每天用地籠收大蝦上市,蝦子活力、體色各方面都比較好。4月28號收地籠就發現基本上每個籠子里面都有一兩只活力不好的大蝦子,開始也沒有特別注意,以為是缺氧應激導致。7月30號發現有蝦趴在邊上,不怎么動彈,而且都是大蝦,草上面也能發現死蝦。養殖戶聽其他公司技術員的建議:先停料兩天,連續兩天潑維生素C和補鈣的產品,結果死蝦反而增加。5月3號早上打電話給漁仁堂技術員,反應死蝦很多,每天早晚全池撿死蝦,一天總共200個左右,早上和晚上死亡數量差不多,死的都是大的蝦,規格6-8錢的多。期間除了聽從其他技術員的使用抗應激補鈣外,還用有機酸解毒過一次,使用氧化性改底一次,現在不知道怎么辦。漁仁堂技術員放下電話立馬過去塘口診斷一次,發現水質稍微有些混,各項水質常規指標、水草活力也可以。能輕易找到養殖戶電話中描述的沒什么活力的病蝦,,抓起趴邊半死不活的蝦,發現蝦軟綿無力,腸道食物不多,但是體表干凈,頭胸甲和腹部之間出現較大的空隙,而且頭胸甲很容易和肝包膜分離。有的蝦在撥頭胸甲的時候,整個肝包膜也會脫落,漏出糜爛的肝胰臟團。水草上面也能看到剛死的蝦飄著,再詢問下知道有水鳥前幾天在上方盤旋,又詳細的咨詢了一下用藥和病程情況,再結合一下這幾天的水溫情況,初步判斷是病毒和細菌交叉感染。

      處理方法

      7月3號上午“旺碘”(一瓶2畝)+“草本精華素”(一包4畝)潑水

      7月5號早上8點“解毒源”(一包4畝)潑水

      7月5號上午11點“佳菌樂”(一包4畝)+“優益菌”(一瓶4畝)潑水

      處理期間在適當減量的情況下,馬上喂料,同時內服“旺肝寧”(一包100斤料)+“草本精華素”(一包100斤料)

      處理結果

      7月4號死亡增多一點,5月5號死亡開始減少,吃料也慢慢正常。7月7號基本看不到新鮮的死蝦,同時還有蝦蛻殼,養殖戶對處理結果非常滿意。7月19號再回訪,養殖戶也反應現在蝦子一直很正常,基本看不到有死蝦。

      案例分析

      1、7月28號,養殖戶發現地籠里面有活力差的大蝦時,按照慣性思維,以為應激缺氧造成的,殊不知小龍蝦在水質清澈、水草活力好的情況下不會缺氧。而且在抗應激、抗逆性方面,大蝦的抵抗力明顯高于小蝦,所以相對于地籠這個不適應的環境,先產生應激反應的也應該是小蝦,所以此處應該排除應激、缺氧引起的,應該從病害角度思考。后續發現蝦軟綿無力,趴在岸邊不怎么動彈,一抓還能輕松抓起來的時候,按照其他技術員的方案常規抗應激、補鈣處理,本來是沒有錯了。但是缺忽視了此時溫度和季節,而且沒檢查蝦體沒找到病因,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導致后面的死蝦連續死了好幾天。此時停料,那就是大錯了,正常情況下龍蝦都是一直進食的動物,所以胃和腸道里面一直有食物充盈,有死蝦停料就導致蝦吃病死蝦,加速病原傳播,導致后續死亡增加。任何養殖動物在發病大面積死亡的過程中,使用解毒、改底這些改善環境的輔助性措施對降低死亡最高峰達到的數量有直接幫助,因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溶氧。這點養殖戶心里有數,所以是值得借鑒的做法。

      2、此案例處理的關鍵是溫度和病蝦癥狀。留意溫度的人都知道漢川是7月28到8月6號溫度一直在27-30度之間徘徊,這個溫度和白斑病毒病的易發溫度高度吻合(具體原因猜想:可能是這個溫度下病毒繁殖速度加快,或者病毒毒力增強又或者是病毒侵襲力增強的結果),而且又是處于升溫期,更加容易爆發白斑病毒病。在漁仁堂技術人員的細心觀察和正確處理后,8月6號死亡減少也和此時溫度降低到27度以下有直接關系。由于今年7月份溫度一直比較低,個人覺得今年小龍蝦沒有像往年一樣,大面積死亡(有人稱之為“7月魔咒”),和今年7月份水溫沒有達到易感溫度有很大關聯。再結合病蝦的癥狀:趴邊無力、頭胸甲容易剝離、肝包膜容易脫落,這些都是典型的白斑病毒病的癥狀。當然水鳥起到的是個傳播病毒病原的作用,這點很好的解釋了小龍蝦為什么發病起來都是一片一片的,實踐中很難切斷傳播途徑。

      3、根據以往處理南美白對蝦的白斑病毒病經驗大家都知道,即使小蝦苗期間就能檢測到白斑病毒病原的蝦,養殖過程中注重管理照樣能養殖成功。細心的技術員都能發現每次接種發病的死蝦的肌肉和肝臟組織進行細菌培養,總是能檢測到得副溶血弧菌(常說的致病率強的“綠菌”)。而且即使檢測到白斑病毒病原的蝦,養殖戶大劑量的使用消毒劑,也能救活一些。所以,當時就猜測有幾種可能:一、 白斑病毒有可能寄生在副溶血弧菌細胞內,殺死細菌的同時,白斑病毒病原也一起殺死。或者說殺死細菌后,白斑病毒病原從細菌體內脫離到水體后,水中高濃度的消毒劑,很快把它殺死了,不能再次侵襲新的細胞; 二、白斑病毒病原寄生在蝦體細胞內部,殺死蝦體的同時,把寄生在體內的病毒病原也一起殺死了。個人比較認同第一種可能,所以使用高濃度進口的碘制劑“旺碘”消毒,按治療治療細菌病的方式處理,結果證明是有幫助的,同時配合高濃度的以板藍根為主的中藥提取物“草本精華素”,預防其他正常的蝦不被傳染病毒病。

      4、使用碘制劑和中藥制劑對塘里的細菌和藻類都有一定的殺傷力,或者說對環境都產生了一些大的變化,按照正統的理論推算,這種剛剛下完消毒劑的池塘環境,有害菌更容易生長繁殖起來。所以此案例中及時的補充有益菌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在大量補充有益菌之前,使用高濃度的有機酸“解毒源”激活塘里的酶原,促進有益菌種和新興藻類繁殖,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高效。預留2-3小時有機酸反應后,立馬補充富含多種有益菌的“優益菌”和高濃度、高繁殖速度的芽孢菌“佳菌樂”,搶占生態位,確保池塘里的有益菌占絕對領導地位。從而抑制有害菌繁殖,并且借機控制隨它之后到來的白斑病毒病(此處為個人猜想:有可能白斑病毒先侵襲有害菌,借助有害菌再進入機體。也有可能是有害菌造成機體體質下降后,白斑病毒病原再直接侵襲機體)。

      5、甲殼動物都是互相殘殺的特性,在食物匱乏的時候經常性的出現攝食同類尸體的情況。此案例中,死蝦停料造成水質渾濁和死蝦增多的情況,都是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蝦體四處找食攪動水體(小龍蝦有明顯的領域性,一般不隨便亂走),同時攝食病死蝦,導致病原快速傳播的結果。內服中藥保肝、抗病毒制劑“草本精華素”和營養保肝、增免疫制劑“旺肝寧”,增強肝臟消化和免疫功能。這種做法不僅能有效抵抗住病原體的進入,而且能促進機體激發相應免疫功能,將已經進入體內病原體的進行殺死,快速排除體外。

      6、在環境改善、有益菌占優勢種、機體恢復體質后,造成蝦體正常蛻殼這是造成的意外收獲,實際情況下,這種蛻殼現象出現的情況不常見。

      溫馨提示

      1、每年進入7月,精養的小龍蝦就開始出現死亡,而且很容易兩三天就死光,一直以來都是困擾蝦農的最大問題。聰明的養殖戶,選擇在5月之前賣掉所有蝦,大蝦當成蝦上市,小蝦當作蝦苗賣。等進入6月再買進其他養殖戶的苗子繼續養,轉移矛盾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初入行的養殖戶不妨按照此方法,試水兩年,練練手。

      2、溫度和很多病害都有關聯,有些病害在不適合的溫度下,不可能發生,但是有些病害一到相應溫度就很容易發生。白斑病毒病就是在溫度上升過程中,水溫達到27-30度的時候高發。所以作為一個技術員再做相應診斷時,首先應該考慮水溫條件。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