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水產

    河蟹塘套養龍蝦發病死亡的防治方法

    編輯:簡單愛  時間:2020-05-23   瀏覽:

      根據近幾年小龍蝦發病的情況來看,蟹塘套養龍蝦的池塘,每年進入5~6月份龍蝦就開始發病,并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今年的情況較往年,龍蝦發病有所提前。

      首先是投放的龍蝦苗(每斤300頭),進塘后10~15天發現很多死亡,主要特征是殼軟,空腸空胃。分析其主要原因:前期積溫低,苗種體弱,環境改變后應激反應強,加之防治工作不到位,導致龍蝦苗應激性免疫能力下降,繼而誘發細菌病死亡。近期,又發現上年留塘的龍蝦開始發病死亡,主要特征是前期吃料減少,活力下降;后期反應遲鈍,螯足無力,上草伏邊,進地籠后易死亡;常表現為大龍蝦先死,然后小龍蝦死亡。活體解剖時可見,龍蝦體色發暗無光澤,甲殼松軟,拉出的腸道呈空腸,并伴有細菌性膿腫,頭胸部積水,肝胰腺腫大。分析其原因:留塘龍蝦種群無法優化,加上清塘藥物傷害,水源污染和土壤殘留,使得龍蝦肝胰腺受損,自身抗體功能下降,易受細菌感染而發病。

      根據上述龍蝦發病的情況,一般的診治方法都是:針對導致龍蝦發病的細菌進行用藥,如副溶血弧菌,嗜水氣單胞菌等等。養殖戶都選擇聚維酮碘、戊二醛等消毒殺菌劑進行防治,但是成效甚微,有時還會造成消殺越多,傷亡越多,形成一個“病急亂投醫”的窘境。盲目的消殺,嚴重破壞了龍蝦的自身免疫能力和體內菌群的平衡,不但沒有抑制住龍蝦的死亡,反而引發健康龍蝦和混養動物自身抗體的損傷,造成龍蝦的病情沒有好轉,又導致河蟹出現傷亡的現象。

      經過實踐總結,對于龍蝦和河蟹混養的池塘,選用新菌克防病治病。利用其主要成分中的噬菌肽和溶菌酶,達到抑菌的作用,并定向針對革蘭氏陰性菌進行滅殺,有效阻斷了有害菌的繁殖和傳染,同時改善水環境,維護水生動物的自身免疫力,起到了很好的養護和治療效果。用藥2~3天后,龍蝦和河蟹的活力明顯增強,此時可根據發病程度再追用一次,5天后傷亡減少,吃料增加,水色明顯好轉。在此基礎上為鞏固治療效果,可以用本草大康+活性蒜寶全池潑灑,健胃助消化,增強龍蝦和河蟹的抗病能力。同時,注重水質和底質的維護,定期將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和樂底交叉使用,改善池底環境,這對龍蝦和河蟹混養的池塘至關重要。另一個要點就是科學投喂,每天按3:7的比例進行投喂,上午占投喂總量的3成,傍晚則投喂7成。龍蝦比較貪吃,所以餌料品種要多樣化,陰雨天還要減量投喂。

      按照以上方法進行防治,基本上控制或消除了龍蝦和河蟹混養池塘的發病與傷亡。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