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養殖模式比較靈活,目前以2大模式為主:一是以潛江為代表的蝦稻模式(連作、輪作、共生);二是以漢川汈汊湖為代表的池塘精養模式(精養、混養)。
蝦稻模式中以蝦稻輪作為主。
1、池塘構造
環溝寬度5-8米(環溝占稻田比例5-10%),環溝深度1.3-2.0米,田埂坡比1:2.5-3(田埂高度與坡水平寬度的比值),田埂高度以能保持臺田水位60-80cm為宜(池塘四周挖的溝叫環溝,中間沒挖溝的地方叫臺田);
2、水草種植
水草主要以伊樂藻為主,搭配黃絲草及麥黃草。9-10月份左右,在環溝和臺田上種植伊樂藻,3-4月份可補種伊樂藻,行間距在0.5-3米不等,根據池塘的放養密度與底泥肥瘦度調整,密度放養大,行間距小;底子肥,行間距小。分批次種植,先種植圍溝,種植時,水位保持在能剛剛淹住水草為宜,保證水草足夠的光照;
3、苗種放養
水草種好后開始放苗,9-10月放養10-20只/斤的成熟種蝦,每畝放苗數量在20斤左右,第二年開春以后就會有很多小蝦苗。種蝦要就近購買,運輸2小時以內,質量不好不要放。放苗前水體解毒、防應激,種蝦下塘前用1%-2%濃度的食鹽水消毒2-3分鐘,然后全池放苗;
4、餌料投喂與賣蝦
小龍蝦有打洞過冬的習性,溫度低于10度停止攝食。在開春3月份開始,小龍蝦逐漸恢復攝食,投喂玉米、小麥等粗糧及搭配高蛋白飼料,投餌率在2-3% ,后根據吃食情況逐漸增加投喂量。一天投喂2餐,早上一餐投喂全天的30%,下午一餐投喂全天的70%; 種蝦恢復攝食以后,從4月份開始就可以逐漸起捕賣蝦,起捕方式以3米長小地籠為主。小蝦苗還要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夠上市。到5月底6月初,所有小龍蝦要全部起捕完成,然后準備種植水稻。
1、池塘選擇與改造
池塘要選擇水源充足、無污染、地面開闊的地方,以長方形為宜,面積10-15畝為宜,地質以粘囊土為好,保水性要好,水位易調節,最高水位能達到1.5米以上,池塘高在2米以上,池梗寬3米以上,坡比1:3以上,面積過大可在池塘中間建梗(梗高1米,寬1米,坡比1:2.5),增加池塘底面積,提高水體空間利用率。
新手最優的選擇——回型池:堤埂寬3米以上,高2米;回形溝寬8-10米,深0.5米,最大水位1.5米以上;淺灘占比70%左右,不得低于50%,最大水位1米以上。
2、水草種植
10-12月份種植伊樂藻,3-4月開始播種輪葉黑藻,溝里種植伊樂藻,平臺種植輪葉黑藻,種植面積占池塘總面積60-65%,種植時水位以剛淹沒水草為宜;
3、苗種放養
輪捕輪放,養殖過程中根據龍蝦密度適當補苗。放苗方式有兩種:一、秋季放養模式,放養10-20只/斤的種蝦,每畝放苗30-50斤;二、春季放養模式,放養60-100只/斤的蝦苗,每畝放苗60斤-100斤;新養殖戶建議放7000尾/畝,有經驗養殖戶可放到10000尾/畝,種蝦蝦苗以就近原則,質量不好不要放。放苗前水體解毒、防應激,種蝦下塘前食鹽水消毒2-3分鐘,然后全池放苗;
4、投喂與賣蝦
全程投喂龍蝦飼料,每天投喂2餐,早上一餐投喂全天的30%,下午一餐投喂全天的70%。根據池塘是否渾水、夾草等現象判斷投食是否充足。在5-6月投喂高峰期,投餌率可達到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