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田環境條件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沒
養蝦稻田應是生態環境良好,遠離污染源,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的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沒。面積大小不限,一般以50畝為宜。
二、稻田改造
挖溝、筑埂、防逃設施、進排水設施
1、挖溝
沿稻田田埂外緣向稻田內7m-8m處,開挖環形溝,堤腳距溝2m開挖,溝寬3m-4 m,溝深1m-1.5m。稻田面積達到100畝的,還要在田中間開挖“十”字形田間溝,溝寬1m-2m,溝深0.8m。
2、筑埂
利用開挖環形溝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寬田埂。田埂加固時每加一層泥土都要進行夯實,以防滲水或暴風雨使田埂坍塌。田埂應高于田面0.6m-0.8m,埂寬5-6m,頂部寬2m-3m。
3、防逃設施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應設防逃網。排水口的防逃網應為8孔/cm(相當于20目)的網片,田埂上的防逃網應用水泥瓦作材料,防逃網高40cm。
4、進排水設施
進、排水口分別位于稻田兩端,進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進水口用20目的長型網袋過濾進水,防止敵害生物隨水流進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環形溝的低處。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證水灌得進,排得出。
三.移栽植物和投放有益生物
在溝內移栽水生植物,凈化水質
蝦溝消毒3-5天后,在溝內移栽水生植物,如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水花生等,栽植面積控制在10%左右。在蝦種投放前后,溝內再投放一些有益生物,如水蚯蚓(投0.3-0.5kg/㎡)、田螺(投8-10個/㎡),河蚌(放3-4個/㎡)等。既可凈化水質,又能為小龍蝦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
四、投放管理
投放親蝦養殖模式
初次養殖的8月底至9月,往稻田的環形溝和田間溝中投放親蝦,每畝投放20 kg-30kg,已養的稻田每畝投放5-10kg。親蝦投放前,環形溝和田間溝應移植40%-60%面積的飄浮植物。親蝦應從養殖場或天然水域挑選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色澤好的小龍蝦,挑選好的親蝦用不同顏色的塑料蝦筐按雌雄分裝,每筐上面放一層水草,保持潮濕,避免太陽直曬,運輸時間應不超過10小時,運輸時間越短越好。親蝦按雌、雄性比2-3:1投放。投放時將蝦筐反復浸入水中2-3次,每次1-2分鐘,使親蝦適應水溫,然后投放在環形溝和田間溝中。
投放幼蝦模式有兩種,一是9~10月投放人工繁殖的蝦苗,每畝投放規格為2~3cm的蝦苗1.5萬尾左右。二是在4~5月投放人工培育的幼蝦,每畝投放規格為3~4cm的幼蝦1萬尾左右。
五、飼養管理
投飼與施肥
1、投飼
8月底投放的親蝦除自行攝食稻田中的有機碎屑、浮游動物、水生昆蟲、周叢生物及水草等天然餌料外,宜少量投喂動物性飼料,每日投喂量為親蝦總重的1%。12月前每月宜投一次水草,水草用量為150kg/畝。每周宜在田埂邊的平臺淺水處投喂一次動物性飼料,投喂量一般以蝦總重量的2%-5%為宜,具體投喂量應根據氣候和蝦的攝食情況調整。
當水溫低于12℃時,可不投喂。翌年3月份,當水溫上升到16℃以上,每個月投二次水草,水草用量為100 kg/畝-150kg/畝,每周投喂一次動物性飼料,用量為0.5 kg/畝-1.0kg/畝。每日傍晚還應投喂1次人工飼料,投喂量為稻田存蝦重量的1%-4%。可用的飼料有餅粕、麩皮、米糠、豆渣等。
2、施肥
親蝦或蝦苗投放前施足底肥,一次性投施腐熟農家肥(豬、牛、雞糞)100-200kg/畝。追施腐熟農家肥用量為50 kg/畝-100kg/畝。在稻田小龍蝦養殖過程中可全程使用酵素菌蝦蟹專用肥。施用前,用水浸泡30分鐘以上,每次3kg/畝,每月施用3次,保持水質透明度35厘米。
六、巡查與調控水深
隨著氣溫的下降,逐漸加深水位
11-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cm-50cm,隨著氣溫的下降,逐漸加深水位至40cm-60cm。第二年的3月份水溫回升時用調節水深的辦法來控制水溫,促使水溫更適合小龍蝦的生長。調控的方法是:睛天有太陽時,水可淺些,讓太陽曬水以便水溫盡快回升;陰雨天或寒冷天氣,水應深些,以免水溫下降。
七、水稻栽培
隨著氣溫的下降,逐漸加深水位
1、水稻品種選擇
養蝦稻田一般只種一季中稻,水稻品種要選擇葉片開張角度小,抗病蟲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強的緊穗型品種。
2、稻田整地
稻田整理時,田間如存有大量小龍蝦,為保證小龍蝦不受影響,建議采用稻田免耕拋秧技術和圍埂方法。
3、施肥
施足底肥,每畝施用生物有機肥40kg,嚴禁使用對小龍蝦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氫銨等。
4、秧苗移植
秧苗一般在6月中旬開始移植,采取淺水栽插,條栽與邊行密植相結合的方法,養蝦稻田宜推遲10天左右。無論是采用拋秧法還是常規栽秧,都要充分發揮寬行稀植和邊坡優勢技術,移植密度以30cm×15cm為宜,以確保小龍蝦生活環境通風透氣性能好。
5、水位控制
稻田水位控制基本原則是:平時水沿堤,曬田水位低,蝦溝為保障,確保不傷蝦。3月控制在30cm左右;4月中旬以后逐漸提高至50-60cm;越冬期前的10-11月份控制在30cm左右;越冬期間適當提高水位進行保溫,控制在40-50cm。
6、科學曬田
曬田總體要求是輕曬或短期曬,即曬田時,使田塊中間不陷腳,田邊表土不裂縫和發白。田曬好后,應及時恢復原水位,盡可能不要曬得太久,以免導致環溝小龍蝦密度因長時間過大而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