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小龍蝦快速生長的季節,如何養殖好小龍蝦,需注意水位、水溫、水質、餌料的配制與投喂、日常管理等幾點技術要求:
1、水位: 秋季氣溫仍然很高,需保持較高水位。如水位較低,小龍蝦性腺就提前成熟,造成小龍蝦個體小,經濟效益差。要求池塘水位應保持在1.5-2米左右,不能忽高忽低,這樣就能有效增加水體載蝦量,為小龍蝦提供一個養殖密度適宜的生長空間,促進小龍蝦的生長。
2、水溫: 秋季白天氣溫仍高達30℃以上,而小龍蝦最適宜的生長水溫在20-28℃,為了營造一個水溫適宜的水環境,應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浮萍等水生植物,為小龍蝦生長提供一個遮陰、降溫、棲息、蛻殼、躲避敵害的場所,通過植物的光和作用也能增加水體溶氧量,同時為小龍蝦提供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餌料(生長在水草中的小魚、小蝦等)。水草的面積應占池塘面積的30%左右,過少應及時補栽,過多應撈出一部分。每隔5-7天,應排出水體的1/3,及時加注新水,這樣能降低水溫,又改善水質。
3、水質的調控: 秋季是小龍蝦的生長旺季,投餌量大,有機物含量高,水溫高,有機物加速分解,極易造成水質變壞,水質調控很重要。⑴定期用生石灰溶液潑撒 每隔10-15天,每畝用生石灰10-20千克,化漿全池潑撒,能有效殺死致病菌,水體呈弱堿性,使PH值達到6.5-9.0,利于小龍蝦的生長,增加鈣質,促進小龍蝦的蛻殼生長。(2)每隔10天左右定期向水體中潑灑微生態制劑。經常施用的有光合細菌、硝化細菌、芽孢桿菌、雙歧桿菌、酵母菌等。利用有益菌種制劑,使之形成優勢菌群來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種群數量、生長、繁殖和危害程度,并降解水中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增加水體溶氧,凈化和改善水質,改良池塘底質,營造良好的水產養殖生態環境,增強小龍蝦的體質,使小龍蝦健康生長。不能與殺蟲劑、預防與治療疾病的藥物同用。
4、餌料的投喂技術: 小龍蝦屬雜食性生物,喜食鮮雜魚等動物性餌料,也喜食黃豆、豆餅、新鮮的水草植物等植物性餌料。植物性餌料占全天投餌量的65-70%,動物性餌料占30-35%。早晚各投喂1次,早上9:00左右投喂占全天投餌量的20-30%,下午17:00左右投喂占全天投餌量的70-80%,保證小龍蝦吃好、吃勻、吃飽、吃完,不留殘餌。堅持定點、定時、定質、定量,根據小龍蝦的吃食情況、活動情況、天氣、水質等情況適當增減投餌量及投餌次數。同時,應在餌料中添加蛻殼素,促進統一蛻殼,達到同步生長。在餌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復合維生素等增強小龍蝦的體質。
5、日常管理: 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及敵害生物的清除工作。要堅持每天早晚巡塘各1次,仔細觀察小龍蝦的活動情況、生長情況、攝食情況,注意觀察水色,注意水質的變化,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大風暴雨過后,應及時排水,檢查加固防逃設施,以防小龍蝦逃逸。
6.用地籠捕撈小龍蝦,捕大留小,適時上市,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