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水產

    發病小龍蝦白斑癥病毒(WSSV)檢出一例

    編輯:不自知  時間:2020-05-21   瀏覽: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一小龍蝦、河蟹混養池塘,面積3畝,水深1.3米,無增氧機,平底塘(見圖1)。2015年元旦后,用五氯酚鈉殺野雜魚,1月中旬種植伊樂藻,2月底一次性放規格55頭/斤的蟹苗70斤。池塘未徹底清塘,塘中有小龍蝦,數量不詳。3月份開始投喂配合飼料和玉米,4月中旬開始喂冰鮮魚。進入6月份,塘中小龍蝦大量繁殖,密度增大,龍蝦夾草,導致草爛,草爛之后,小龍蝦開始出現死亡,一開始每天死亡幾只、十幾只,6月中旬,死亡量增多,每天死亡10斤左右,6月20號河蟹出現死亡,但死亡量不大,總共就幾只死亡。在小龍蝦出現死亡后,養殖戶停止喂魚,只投喂配合飼料和玉米。

      2015年6月24日下午到池塘檢查,塘中漂浮著少量死龍蝦,測定水溫26℃,pH值9.1,氨氮、亞硝酸鹽測不出。用網兜從池塘邊的防逃網上取4只發病的小龍蝦(見圖2),主要癥狀為病蝦無力,頭胸甲易剝離。分別從4尾蝦的肝胰腺中接種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并取鰓和肝胰腺用95%酒精固定,進行白斑癥病毒(WSSV)、螺原體(Spiroplasma)、類立克次氏體(RLO)檢測。

      結果:經28℃培養24h,其中3只蝦分離出少量細菌(見圖3),分離菌經16S rDNA測序鑒定為弗氏檸檬酸桿菌(Citrobacter freundii),藥敏試驗結果顯示,分離菌對“鰓皮腸利康”、“出敗康”、“腸苷康”敏感(見圖4)。經PCR檢測,4只小龍蝦白斑癥病毒(WSSV)均呈陽性,螺原體(Spiroplasma)和類立克次氏體(RLO)均呈陰性(見圖5)。

      分析:1、每年6月份是華中地區小龍蝦(克氏原螯蝦)發病高峰期,死亡量大,按照細菌病處理效果不明顯,根據頭胸甲易剝離的癥狀和病毒檢測結果,以及相關資料報道(王忠發2007,薛暉2010)初步確診是白斑癥病毒(WSSV)感染引起的發病。

      2、本病例中發病小龍蝦體內同時分離到弗氏檸檬酸桿菌(Citrobacter freundii),李華等(2001)確定該菌是河蟹的致病菌,本病例分離的該菌是否是繼發感染、對小龍蝦是否產生危害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