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水產

    蝦塘有死蝦,為什么換水就很有效果?發病死蝦后為什么加料慢?

    編輯:青衫煙雨  時間:2020-05-12   瀏覽:

      無論是養殖什么品種,技術、經驗、以及管理這幾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你甚至還要考慮一些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外來因素,只有把方方面面問題考慮好,把能做的工作做到位,我們才有可能提升養殖成功率。

      今天有個南美白對蝦養殖戶在群里提到,他通過換水使水體的pH值下降,但氨氮值沒有發生變化,結果之前的死蝦情況得到了好轉。這是為什么呢?我認為在同等條件下,如果水體的pH值高、溫度高,那其中氨氮的毒性就會增強,如果pH值低、溫度低,氨氮的毒性就會減弱。例如在同是氨氮值為0.8的情況下,若pH值低、水溫低,其毒性會弱一些,然后死蝦的數量就跟著減少了。但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就是存塘蝦的吃料慢了、吃料少了。今天我們就吃料慢的問題好好做個討論。最后會把內容整理出來,在《水產養殖網》平臺上發布。

      這個朋友池塘的基本情況是,水體的pH值高、氨氮高,塘里有死蝦,之后其死蝦量在慢慢減少,先來綜合分析一下。第一,塘里的死蝦是否已經全部被健康蝦吃干凈了,因為他是用土塘進行養殖,不能像高位池或者工廠化模式能將死蝦排出,那旁邊有死蝦肯定會影響活蝦的吃料,這是很直接的影響。第二,明天剛好是農歷七月十五,這也意味著我們的蝦可能要大面積脫殼,此時吃料慢也很正常。所以研究這口塘的時候,要先考慮池塘里的死蝦還有多少。不少養殖戶都會這么干,比如說蝦子沒生病的時候每天喂10斤料,發病死蝦過后還繼續每天喂10斤料,那這個料是肯定不能被全部吃完的,哪怕之前一天喂三頓減為一天兩頓,也照樣吃不完。

      池塘里的死蝦已經發生了,池塘總的存蝦量是減少的,活蝦會吃食死蝦,那相對來說生下來的活蝦對飼料要求量就減少了,而且吃了死蝦后,會引起對蝦的腸胃出現交叉感染,所以吃料慢就很合乎常理。建議直接把水位降下來,可通過換水提高水體的溶解氧,降低氨氮值,或者通過換水降低濃度。如果我們拼命的投料,那氨氮不但不會降,反而會越來越高。因為上一餐的料還沒有吃完,你又喂下一餐了,吃不完的料越來越多,問題會越來越大。飼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又是最容易壞水的,壞水越嚴重,氨氮就越高。為什么換水沒辦法降低氨氮?跟不斷地喂料有很大關系。

      所以建議第一步先停料,活蝦吃死蝦,塘里的死蝦量慢慢減少了,等到死蝦沒有,池塘里剩下的飼料,一部分在池塘里分解掉了,另外一部分就會被活蝦慢慢吃了,直到塘里沒有足夠的餌料吃了,活蝦才會正而八經的上料臺吃料。比如說發病死蝦之前每天喂10斤量,以后喂3斤料的時候也能慢慢地吃完了,然后就可以根據情況慢慢的加料,直到存塘的活蝦完全恢復了健康狀態。有的朋友擔心停料之后蝦子不會長,這個擔心沒必要,因為池塘里本身就有東西可以吃,蝦不上料臺了,就說明了池塘里肯定是有吃的東西,死蝦也好飼料也好,肯定是有吃的東西,所以說你懷疑池塘里的蝦不吃料,那首先考慮的就是首先把料停下來,如果把料停下來幾天,死蝦的量減少了但后期加料還加不上去,這有可能上一次蝦中毒產生的死蝦太多了,導致池塘里活蝦已經很少,哪怕你只是加很少的量都很難加的上去,因為活蝦的密度很低,這就是可能的第二種情況。

      第三種情況是,對蝦的腸胃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在其大病初愈時,它的腸道等各方面的機能沒有恢復徹底,吃食量也不如正常時期,所以當出現吃料慢的情況時,我們也要考慮對蝦的腸胃是否受到了感染,或者是其他疾病問題所引起的。病蝦剛剛調整好的時候,病蝦雖然沒有死,但腸道等方面不可能立馬就恢復、立刻就能正常吃料,會有一個緩沖的過程,先吧對蝦腸道問題處理好,以后慢慢加料。塘里沒有死蝦,并不代表塘里的蝦就全是正常的,其實有些蝦可能已經出現了問題,而這個時候養殖戶盲目地正常喂料就不正確了,剛剛發過病的塘口,要考慮到存塘的活蝦腸道是否有問題,或者還有沒有其他疾病。

      第四種情況是,對蝦的生理作用與水體的水質結構相互作用造成的結果。當池塘里的底質環境惡化時,會造成水體中的溶解氧減少,直接就會影響對蝦的吃料,如果此時剛好再碰上對蝦的生理期,這兩個原因一結合,也會出現對蝦吃料不正常的現象。綜合以上四點的分析,當大家的塘中出現這類問題時,一定要多方面考慮原因。

      當明白了這些問題后,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是我面對這樣的蝦塘,我會如何處理,怎樣進行細節性的操作。首先我們要知道池塘里的蝦的確發過病,其次,發病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氨氮所造成的中毒。這時有人會問了,為什么氨氮中毒不考慮先降氨氮呢?大家都明白,想要把水體的氨氮值降低是不容易的,一邊投料、一邊降氨氮,是很困難的。又或者氨氮值從0.9猛降至0.1,對蝦作為甲殼類動物,這種環境的劇烈變化很容易引起對蝦產生的應激反應。一旦出現應激反應,對蝦會進行自我調節,抵抗力會隨之下降,這不但不利于對蝦的恢復,反而會使情況更嚴重,一定不要過急調節水體,使各項指標出現劇烈的變化。

      出現這類情況,我建議大家首先要了解這個塘的類型,是土塘、高位池還是工廠化養殖池。例如鹽堿池與底質呈酸性的地方就不能使用同一種方法,因為在底質呈酸性的地方,換水的頻率越高,蝦脫殼越頻繁,且殼不容易變硬。

      提問的這個朋友,是一位來自新疆的養殖戶,他使用的是土塘養殖,水體中氨氮等各項指標都升高,針對這個情況首先需要考慮是否是投喂的飼料過多。首先,由于對蝦的情況已經好轉,可以先停料,待料臺上的蝦慢慢增多,再從一斤、兩斤逐漸增加喂食量,這種操作更有利于對蝦的恢復。還有第二點我們需要知道,一旦停料,水體的張力和活力會比之前更好,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飼料比對蝦排泄物更容易壞水,飼料是高蛋白的,排泄物的糖蛋白量要稍低,在水體的生態平衡建立過程中,減少投放飼料就是減少蛋白質的投放。

      其次,我們還需要考慮降低水位。為什么降低水位也是很多人所不能理解的,在現在的高溫條件下,只要降低水位,到了下午,在下風口就能看見很多臟東西從池底反上來,漂在水面上。而在高水溫、高水位下,臟東西很難漂上來。并且由于南美白對蝦自身的特性,它是可以經受住一定的高溫的。之后,池塘的底改也是必要的,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做一下消毒,此時對蝦的情況已經好轉,需要重新建立一個生態系統。消毒后,將有益菌配合生物底改,潑在池底讓其在底部發揮作用,分解一些有害物質。在進行底改時,一定要把水位降下來,效果才會更好,因為水溫高時,水體不能分層,影響紫外線的消毒作用,并且溫度高可以促進菌類加快繁殖速度,增加水體中菌類的密度。

      上述步驟進行完后,待補充活菌的那天,可緩慢升高塘中水位,此時加水可提高水體的活力,活菌將更容易繁殖,用有益菌來抑制有害菌的效果將更佳。同時觀察料臺上對蝦的吃食情況,例如在停料的三天后,發現料臺上的對蝦明顯增多,此時可由少到多逐漸增加投喂的飼料量,使對蝦逐漸恢復正常的生理機能。這樣一整套的操作流程是當土塘養殖中出現極端情況時最佳的處理方式。

      接下來我要跟大家探討一下,水產養殖業從業人員最常見的三大心理活動,養殖過程中這幾個心理問題不解決,即使操作再正確、投入再高、運氣再好,也很可能養蝦不賺錢。

      第一,每天不向塘里投藥品非藥品,感覺很不舒服,好像有什么事情沒做,這是很嚴重的心理活動。為什么說有時候不投放反而更有利于水質,更有利于養殖物的生長?因為池塘的水體本身就有張力,它是具備自我修復能力的,有時要相信水體可以自行恢復正常;

      第二,加料快、減料慢的毛病,通常養殖戶在加料時都會拼命的加,覺得喂得越多越好,減料時舍不得減,生怕對蝦吃不飽。這種求急心理很要不得的,當喂很多料給對蝦時,時間長一點,飼料也是會被吃完的,這個沒什么問題;但如果對蝦實際上吃料慢,一次吃不完的飼料,如果對蝦隔幾個小時再去吃二次料,這樣對其腸胃是很不利的,吃這樣的“二遍料”,還不如食用其自身的糞便。所以加料要謹慎,減料要堅決,這才是養殖南美白對蝦的最佳喂料方式。

      有的養殖戶還受到過一些誤導,當塘里死蝦需要減料時,他會認為存活下來的對蝦吃死蝦不如吃飼料,實際上我們做過一些實驗,當塘里有死蝦也有足夠的飼料時,它會更偏向于吃食死蝦。由于投食的飼料量與吃食死蝦并沒有太大的聯系,所以為了水體的整體健康,蝦體的健康,也要嚴格把控住飼料投放量。

      第三,不少養殖戶都存在不恰當的競爭心理,很多人很多時候都希望自己養的好,不希望他人的養殖效果好,“望人窮”的心理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以前有,現在有,以后還會有。這個心態也要及時的調整,好的養殖經驗是大家在互相交流學習中生成的,這樣才能讓大家互相促進,共同進步。如果所有人都有過分狹隘的心態,將會使整個產業的發展逐漸放緩,最終消失。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