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雖然極其誘惑,但是多吃容易得小龍蝦病。得小龍蝦病的人全身肌肉酸痛,讓人無法忍受。正常的小龍蝦是沒有毒性的,那么什么原因導致的小龍蝦病呢? 龍蝦人人都愛吃,但是吃龍蝦要小心患上龍蝦病。昨天記者獲悉,南京市第一醫院日前接診了一對小夫妻,兩人吃了6斤龍蝦后,患上“龍蝦病”。發病后肌肉酸痛,男子半夜竟被痛醒,急忙入院救治,妻子也在第二天發病。
據了解,這對小夫妻中丈夫姓黃,妻子姓李,兩人都酷愛吃龍蝦,喝冰啤酒。幾天前,他們照例來到這家位于山西路附近的龍蝦店。落座之后,兩人按照慣例,點了一份蒜香龍蝦、2份十三香龍蝦,外加5瓶冰啤酒,開始吃了起來。
李小姐吃得比丈夫還要多,吃完后回家洗澡,看了一會兒電視,就睡了。
兩人被確診為“龍蝦病”
睡到半夜,黃先生被一陣陣背痛痛醒了,而且全身酸軟乏力。當時,他的感受是“一定要去醫院,痛到無法忍受的地步了。”于是,黃先生搖醒身邊的妻子,兩人一塊兒來到南京市第一醫院就診。
入院后,在詢問了黃先生白天的飲食后,專家們初步判斷,他是吃了龍蝦導致生病的,因此,先按照龍蝦病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并對其腎臟進行保護。后來到了白天,黃先生血液中肌紅蛋白的含量比正常人要高出不少。
另外,他的妻子李小姐也突然發病,她也開始覺得渾身乏力,且渾身肌肉酸痛,再檢查她血液中的肌紅蛋白含量,已經達到了3686個單位。兩個人的病史一結合,基本可以判斷是得了“龍蝦病”。
龍蝦病=橫紋肌溶解癥?
有市民可能有印象,以前提到龍蝦病時,常常聽到的一個名詞是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實際上,龍蝦導致的肌肉溶解,并不一定是橫紋肌發生溶解。
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學名哈夫病,是一種疑團重重的疾病。1924年,它在柯尼斯堡沿岸潟湖區(Konigsberg Haff shores,今俄羅斯加里寧格勒)首次爆發。十年間,近千人受到波及。夏季和秋季是哈夫病的高發期,淡水鱈魚、鰻魚、狗魚、小龍蝦等等都有致病記錄,發病地區包括瑞典、蘇聯、美國、巴西和德國。哈夫病具體致病因素至今不明,只知道與攝入水產有關。
凡是與運動能力相關的肌肉都屬于橫紋肌,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病因復雜,最常見的就是過量運動、肌肉擠壓傷、因缺血、代謝紊亂、藥物、感染等因素導致發病的也時有發生。近年來,由于有的人在夏季偏愛食用小龍蝦,臨床上因此確診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的病例也十分常見。
小龍蝦病的致病原因
醫院急診科的專家告訴記者,龍蝦本身是沒有毒性的,正常吃龍蝦一般不會致病。致病的原因有可能是龍蝦養殖、清洗或者烹制等其他環節出了問題。此外,專家特別提醒,小龍蝦的頭部和腮部是藏污納垢的主要部位,建議不要食用;如果在吃小龍蝦后半天到一天內出現渾身肌肉酸痛僵硬、尿液呈醬油色等癥狀,千萬引起重視,立即到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