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在從業和養殖過程中了解到的小龍蝦養殖實際情況出發,分析比較小龍蝦最常見的稻田養蝦(蝦稻連作、蝦稻共作和蝦稻共生)和池塘精養兩種模式中,池塘精養小龍蝦出苗率較稻田養殖低的原因;并探討總結了如何提高池塘養殖小龍蝦出苗率的方法。僅供養殖和從業朋友們參考。
一、池塘自身原因
1圍溝坡比影響
大部分池塘為魚塘改建,由于開挖圍溝時坡度過大(針對面積較小的塘)或過小(面積較大的池塘),使得小龍蝦正常繁殖場所比例不合理,導致小龍蝦不能正常交配,或交配后無法打洞。使得真正進洞抱卵產仔的小龍蝦數量較稻田養蝦的少。
2池塘水位及池底環境的影響
小龍蝦生活習性為底棲穴居。喜歡生活在溶氧豐富、水深在0.5~1.2米的環境下。池塘水位過深和過淺都會對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在繁殖季節,過高和過低的水位可能會導致小龍蝦不打洞、不出洞進而影響其繁殖。
小龍蝦一般晝伏夜出,但由于池塘條件有限,沒有提供很好的隱蔽環境,自然種蝦的質量和活力就會受影響,產出小龍蝦苗的數量也自然較稻田養蝦的要少些。
二、人為因素
1水草覆蓋率的影響
池塘養殖小龍蝦水草的種植尤為重要,但至今也沒有比較準確的種植比例。一般認為水草覆蓋率為30%~70%之間,水草的覆蓋面積直接影響蝦苗出洞后的成活率,這也就是為什么看到的蝦洞較多但沒有蝦苗的一個原因。稻田養殖一般收割后的稻茬為其提供了更多的隱蔽空間。
2投餌率
由于小龍蝦為雜食性動物,小龍蝦從大眼幼體到幼蝦階段主要以浮游動物和藻類以及其他有機碎屑為食。池塘養殖投餌量難以測算,而稻田中有豐富的餌料,直接影響了小龍蝦苗的成活率。
如何提高池塘養殖小龍蝦出苗率?首先要做好小龍蝦池塘養殖的繁苗工作,下面幾個方面要特別注意。
一、池塘面積和坡度不宜過大或過小
養殖小龍蝦的池口面積以10~30畝為宜,坡比為1∶(2.5~3)。池塘水位控制在0.8~1.5之間。春季和夏季適當增減水位,以便利于小龍蝦的繁殖。
二、池塘管理一定要細致
1.水草的管理
定期施肥,保證水草的活力。發現爛根、水草過密的情況時一定要及時處理。建議以兩種或兩種以上水草混合栽種,防止出現某一時段水草全無的情況。
2.餌料投放
對于蝦苗而言,水質的管理和餌料息息相關。保持一定的浮游生物的數量,提高蝦苗的成活率。早春可以投放適量的發酵的生物肥和有機肥,培養藻類增加池塘生物的多樣性,有利于蝦苗覓食。
3.有條件的盡量在繁殖季節在坡邊放置適當的隱蔽物,以便于小龍蝦打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