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基本小龍蝦養殖戶都撈到了不少的“金”,我們期盼著2018也會有一個好的市場行情。我們先分析2017年小龍蝦市場行情為什么上漲,再來預測2019年小龍蝦市場行情的走勢。
2020年小龍蝦市場行情上漲原因
1、2016年龍蝦主要產區湖北長時間暴雨導致大水,造成很大一部分小龍蝦養殖池塘損毀。這就造成主產區出產的一部分蝦做為苗種放入新修建的養殖池,新修建的養殖池放苗推遲,相應小龍蝦上市時間推遲,產量減少。
2、2016年螃蟹龍蝦混養塘口結束時間較往年推遲1-2個月,一大部分螃蟹養殖塘口在2017年3-4月才開始放苗種,導致螃蟹塘出蝦推遲到7-8月份,此時的高溫造成小龍蝦不上籠,產量低,導致龍蝦斷貨,價格飆升。
3、2017年高溫天氣多,持續時間長,龍蝦容易爆發疾病,導致產量減少。
4、今年各大電商及食品行業知名企業都很看好小龍蝦行業,蠶食小龍蝦生鮮市場份額,加大生產速凍龍蝦,大量龍蝦在原產地直接進入到加工廠,造成流入市場鮮活龍蝦量驟減,導致市場長期處于缺貨狀態,價格持續走高。
2020年小龍蝦市場行情分析
1、2017年小龍蝦市場行情“表面風光”,其實背后更多的是心酸。不管什么產品,都要符合市場規律,即供求關系。2017年小龍蝦上漲一部份原因是“天災人禍”導致小龍蝦減產,導致市場供應量減少。同時市場對于小龍蝦的需求卻在增大,不管是電商還是其他的資本。總結出來就是供應量減少,市場需求量增加,所以2017年小龍蝦市場見漲。
2、基于上面對2017年行情的分析,2019年還會出現這樣市場嗎?還會有這樣的“天災人禍”嗎?我想這個概率是很小的。
3、看到了2017年的火爆場景,想必會有更多打算創業的朋友加入這個行業。下圖是百度的大數據,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在百度搜索“小龍蝦養殖技術”的人相較于同年增加了很多。在2016年和2017年最巔峰時候的數據大約在1500左右,而今年三月的時候就達到了2100,增長了近40%的人。不要忘記一點,我說的是16和17年的巔峰值,這個巔峰值是在6、7月份,而2018年我們計算的是3月份,到6、7月份,這個數據還會上漲,甚至達到增長80%。
4、上面我們分析到2018年,打算養殖或者正在開始籌備養殖的人越來越多,但在養殖的首年效果是并不明顯的,所以對于一些老養殖戶,2018年任可以迎來一個美麗的市場行情。
5、不過對于我們還是有好消息的,2018年小龍蝦市場需求必將持續的火爆下去,那道“油悶大蝦”依舊是消費者的最愛,尤其是一些年輕的消費者。
2020養殖小龍蝦注意事項
一、蝦苗的選擇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蝦苗的選擇就是本次養殖是否能夠成功的前提,它直接影響到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什么時候購買什么樣的蝦苗,具體是買小一點的蝦苗,還是稍微大一點的種蝦,這些都是需要考慮在內的問題。但是堅持購買優質蝦苗的前提不能變。
二、養殖地點的選擇
我們選擇養殖地點,一定要選擇遠離污染源的,如果周邊經常有噴灑農藥或者排放污水,會對小龍蝦的成活率造成很大的影響,或者是造成小龍蝦大面積出逃。并且選擇好地點后,要做好消毒工作,清除可能隱藏在水中的小龍蝦的天敵,并且種植適合小龍蝦生長的水草。這條之前的文章經常提到,就不多贅述。
三、選用優質高效的飼料
飼料成本占養殖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正確選擇飼料是小龍蝦養殖獲得高效益的關鍵。飼料的選擇標準主要從餌料系數、飼料價格、小龍蝦的生長速度及小龍蝦的健康狀況四個方面來考慮。投喂時既要防止投喂過度而造成浪費及水質污染,又要防止投餌不足而影響小龍蝦的正常生長及養殖周期,嚴重的還會導致小龍蝦自相殘殺,導致養殖戶受損失。所以投放飼料的關鍵在于準確的掌握池塘內小龍蝦的數量與規格,根據水溫、天氣等條件確定最佳的投喂量及投喂次數。
四、加強水質管理
養小龍蝦的關鍵之一就是養水,養好一池水,才能養好一池蝦。控制水質的主要措施有:
適時換水和增氧。掌握好換水和增氧的實際,不僅可以改善水質、降低成本,還可以提高池塘的生產力。確定合理的放養密度和套樣比例。正確處理好“主養蝦”和“服務魚”的關系,利用其生物鏈原理,改善水質,提高經濟效益準確掌握投飼量。防止投飼過度,造成飼料浪費并污染水質,比如小龍蝦養殖池塘的水發紅等引發小龍蝦疾病。在池塘養殖條件下,飼料是污染水質的主要因素,因此,投飼過度或選用系數過高的飼料,既浪費飼料又污染水質,增加了水質管理的壓力,沒有任何好處。
五、防病不可松懈
越是養殖形勢低迷,越是要做好小龍蝦疾病防治工作。由于小龍蝦的生長環境比較特殊,得病后不易被觀察到,治療起來就顯得特別困難。所以一定要防范于未然,先把前期準備工作做好,減少小龍蝦的發病率,其次就是觀察一定要仔細,多注意小龍蝦的動態,越早發現問題,越容易治理。如果等到大面積病害發生,就悔之晚矣。
六、適時銷售
將小龍蝦養到商品規格的時候,只要市場價格合適,最好立即出塘銷售。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因為池塘內龍蝦密度過高或者大小不一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消耗,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養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