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養殖水質管理的七個維度
水位控制
小龍蝦的養殖水位根據水溫的變化而定,掌握的原則“春潛、夏滿”的原則,春季一般要保持0.6米—1米,淺水有利于水草的生長,螺螄的繁育和幼蝦的蛻殼生長,夏季溫度較高適合,水深控制在1-1.5米,有利于小龍蝦度過高溫季節。水位應按照季節變化及水溫、水質狀況及時進行調整,適時加水、換水、施追肥,做到“肥、活、嫩、爽”使池塘中經常保持充足的氧氣和豐富的浮游生物,營造一個良好的水質環境。
溶氧
一般小龍蝦養殖溶氧量保持在3-4㎎/L以上,一旦低于2mg/L將會引起小龍蝦缺氧浮頭,浮頭的小龍蝦會上岸或者上草,水中的溶氧量是影響小龍蝦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溶氧充足,水質清新,有利于小龍蝦的生長和飼料的利用。一般遇到惡劣天氣及水質嚴重變壞適容易出現低溶氧,應及時更換新水和充氧。
調節PH值
池塘中PH值保持在7.5—8.5之間,建議潑灑生石灰水,用量一畝深水每畝10kg,同時可以增加水體中的鈣離子濃度,可以促進小龍蝦蛻殼生長。
適時換水
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一般每7天需要換1次水,高溫季節每2-3天要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5%-25%,以此使水質能保持 “肥、活、嫩、爽” 。每次換水不易過多,以防蝦出現應激反應或者蝦池營養物質的流失。
氨氮值
氨氮是無機營養鹽的一種,指的是一種在水體中以游離氨和銨離子形式存在的氨。作為優質的養殖水體,需要將非離子氨的濃度控制在小于0.02mg/L。
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是一類無機化合物的總稱,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作為優質的養殖水體,需要將養殖水體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控制在小于0.2mg/L
水色調控
優質養殖水體的水色一般呈茶綠色、茶褐色、淡綠、翠綠和黃綠色,這樣的水體基本能保持 “肥、活、嫩、爽”。水色主要是由水中的藻類、浮游生物、有機質和泥沙顆粒等決定的,其中藻類的種類和多少對水色起主要作用,因此培養良好的藻對水色調控起到關鍵性作用。
小龍蝦養殖水質調控的四個方法
1、水體總堿度、總硬度檢測與調節
如果池塘總堿度、總硬度都偏低,除了清塘時使用生石灰處理外,從培水開始至養殖全程都可以定期潑灑生石灰或者總堿1號調節,一般每畝每次5-10斤,干撒或者化水后全池潑灑,10-15天潑灑一次,也可以每次雨前雨后使用。(常規總堿度合適范圍100-200mg/L;常規鈣離子濃度合適范圍70-120 mg/L;常規鎂離子濃度≧40 mg/L)
2、低溫期青苔的防控及正確肥水、培草
從進水后、放苗前開始,每周潑灑一遍“解毒黑金剛+鈣鎂晶(或微量元素)”;第二天上午(最好晴天)全池潑灑“雨楓一號+生物絮團培養劑”,根據水質指標及肥瘦情況調整具體用量,可配合適量化肥一起使用,但一定要堅持定期使用,最好每周一次。
3、高溫期藍藻防控及正確養水、護草
隨著溫度升高,水體變肥、渾濁,透明度降低,藍藻容易暴發,水草容易腐爛、死亡。可以繼續每周潑灑一遍“解毒黑金剛+鈣鎂晶(微量元素)”;第二天上午(最好晴天)全池潑灑“菌優碳源+益菌來”,如果水體不是真肥,可以配合少量“雨楓一號或生物絮團培養劑”一起潑灑,每7-10天左右使用一次,根據具體情況掌握具體用量。
4、高溫期氨氮、亞硝酸鹽超標的預防及處理
發現池塘內氨氮、亞硝酸鹽走高,首先減少飼料的投喂量,可減少50%或者停料;也可以從放苗投料開始,每天拌料投喂一餐“先得乳酸菌”預防,每周連喂3天即可,減少污染,提高免疫力;每7-10天使用“粒粒凈2號+除臭可利康”改底一次;多開增氧機,增加開機時間,加大每次“解毒黑金剛+微量元素(或鈣鎂晶)”及“菌優碳源+益菌來”的使用量。
水源是水質控制的關鍵,水源應避開工農業生產排污的影響,主要水質指標不超過小龍蝦養殖要求的安全濃度及國家漁業水質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