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小龍蝦養殖水位控制的三個技巧
1、根據季節變化調整水位。4~6月苗種放養初期,為提高水溫,蝦溝內保持在淺水位;7月水稻反青前期,田面水深保持在3~5cm,以利讓小龍蝦進入稻田覓食;8月水稻撥節后期,可將水位調至最大;水稻收割前期再將水位逐步降淺直到田面露出為止,以利水稻收割。
2、根據天氣、水質變化調整水位。小龍蝦生長要求池水的溶氧充足,水質清新。為滿足這一要求,應堅持定期換水。一般每5~6月每7~10d換水1次,每次換水10cm左右;7~9月高溫季節,每周換水1~2次,每次換水15cm左右;10月后每15~20d換1次,每次換水10cm左右。平時要注意觀測,水位過淺要及時補充;水質過濃要及時換水,并應保持水位相對穩定。
3、根據曬田、治蟲要求調控水位。水稻生長中期,為使空氣進入土壤,田面得到陽光照射,增加水稻根系活力,同時為增溫殺菌,應進行烤田。通常采用輕烤的方法是:將水位降至田面露出為宜。可適當縮短烤田時間,烤田結束后即將水位恢復。水稻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噴藥治蟲,噴灑農藥后也要根據需要更換新鮮水,以利而為水稻、小龍蝦的生長提供必要的生態環境。
養蝦的稻田水位管理十分重要,既要滿足小龍蝦生長的需求,又要服從水稻生長的需要。最低水位時,蝦溝水深不得小于30cm。高溫季節每天應排去部分老水,并及時補充新鮮水。若發現小龍蝦抱住稻秧,側臥于水面,則說明田水已呈缺氧狀態;若發現小龍蝦大批上岸,則說明田水已嚴重缺氧,應立即加注新鮮水,保持水質清新。
稻田小龍蝦養殖的優點
1、稻田養殖小龍蝦我們今年在收割稻子后上水了,有很多小龍蝦就已經抱卵了,而且有很多已經到了可以離開母體的時間,加水水淺長的也快,這就比池塘出貨時間提前,能趕上好價格。蝦苗比較多的還可以賣蝦苗,簡直了池塘是不能比的。今年能賺到一萬一畝的稻田都是賣了蝦苗的養殖戶!
2、小龍蝦都喜歡在硬泥土上打洞筑巢,稻田滿田都是硬泥土,這個就非常適合小龍蝦生存條件,這個是池塘不能比的,池塘只有四條埂,這樣蝦苗就比稻田少,產量提不起來是有原因的,跟稻田比優勢少的不是一點點!
3、稻田養殖經過半年的太陽的殺毒,這個是無成本,無污染,不像池塘隔個兩三個月就要消毒,真是勞民傷財,效果還沒有我們這個好,最多有些不長草的田里到了4月份就用改地的藥!所以很多人說池塘精養龍蝦難度大很多,要注意的很多,但是關鍵在草,隔個2.3年曬一次池塘,這些都是很好預防的的方法
4、還有一個最關鍵的一點,上水后田里會長水草,解決了一個大事情,我們這邊就有很多田里就不栽草,當然了這個是因田而已,不是所有的田里都長草,但是百分之九十以上都長一種草,我們就無腳瘋,書名叫金魚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