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龍蝦可以說是小吃屆的當紅明星。全國大江南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可你知道嗎?其實,它們是舶來品。除了小龍蝦外,有著大黑眼睛的南北白對蝦,有著藍色皮膚的澳洲淡水龍蝦,都是外來物種。而我國土生土長的本地物種,那就是青蝦!今天小編跟大家介紹一下青蝦怎么樣育種?
青蝦怎么樣育種?
池塘條件
自繁青蝦苗種一般每畝可培育2厘米左右苗種300萬-400萬尾,養殖戶可以根據需求量確定面積,選擇1-3畝池塘若干,要求池塘淤泥15厘米以下,池深1.5米,池塘供排水系統完善,水源條件較好,水質無污染。
準備工作
1.清塘徹底。繁殖工作一般在5月底進行,因此4月底5月初要對池塘進行消毒。將池水排至10-20厘米,用生石灰帶水清塘,每畝用量150-200千克,要求潑灑均勻。
2.栽種水草。清塘7-10天后開始移栽水草以輪葉黑藻**,該草易成活,生長較快,形成匍匐枝便于孵出的仔蝦棲息。為使水草能較快形成群體,可以少量施有機肥。待水草成群后可以投放抱卵蝦。
3.投放前消毒殺蟲。投放抱卵蝦前要視池中的情況進行殺蟲處理,投放前4-5天施用魚蟲殺星等對蝦類刺激性小的殺蟲藥物以殺滅水中的大型枝角類、水蜘蛛等水生昆蟲,同時將池水加至50-60厘米。
投放抱卵蝦
待池水藥性消失后,投放抱卵蝦,每畝投放8-10千克,要求選擇外蕩或湖泊中種質較好的抱卵蝦。為便于觀察受精卵發育情況,可以在池塘一角設1-2米2的網箱3-4個,每只網箱投放抱卵蝦50只左右,每天觀察受精卵的顏色變化,當受精卵變成紫色并出現眼點時,應在池塘四角堆施熟化的有機肥,以雞鴨牛糞為好,培養池塘中的適口餌料,以便破膜的蚤狀幼體獲得開口餌料。抱卵蝦在池期間應每天投喂1-2千克切碎的小雜魚。
日常管理
1.投喂。待抱卵蝦受精卵出膜后,向池塘中投喂黃豆漿,開始每畝每天投l千克黃豆磨成的豆漿,視池塘水色情況和天氣而酌情加減。2.管理。在幼蝦培育期間,每星期要施一次EM原露及光合細菌等益生菌,改良水質和補充適口餌料。每10天施用一次生石灰,以調節水質和補充鈣源,用量為每畝1米水深15千克,使池水pH值在7-8之間。
3.每天對水質進行監測。對溶氧、pH值、氨氮、亞硝酸鹽等進行逐日測定,根據測定情況進行處理。
4.適時加注新水。在進行青蝦繁殖時,要切實把好進排水關。進排水口要采用60目紗絹過濾,杜絕野雜魚或魚卵以及其他水生動物流入池中。蝦苗培育期間,每4-5天加注一次新水,注水量10-15厘米。
5.待幼苗長至l厘米左右,可改投人工配合的粉料,主要成分為麥麩、魚粉、次粉等。在培育期間要注意池塘水草的生長情況,如過密應予以剔除,以免爭奪養分。
青蝦的人工繁殖方法
親蝦選留與培育
繁殖季節可直接挑選自然水域的成熟親蝦進行強化培育繁殖。秋冬季可在養殖池內或自然水域捕撈的蝦中選留越冬供翌年繁殖蝦苗。親蝦選留的標準是體形好,體色正常,肥滿健壯,無病無傷,雌性個體4厘米以上,雄性個體6厘米以上。雌雄為3:1。
親蝦培育塘可用水泥池或土地,水泥池面積以100~300平方米為好,池塘面積2×667平方米左右,水深1米左右。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方便。親蝦放養前要嚴格消毒。水泥池放養密度為250~500克/平方米,池塘放養密度為5~10千克/667平方米。池塘中應投放一些樹枝、瓦筒、網片等供蝦攀緣棲息。冬季水溫7℃以上要適當投飼,開春后要加強投飼,進行強化培育。投喂飼料有麥麩、豆餅、新鮮或煮熟的螺蚌肉、魚肉及熟蛋黃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以滿足繁殖期間的營養需要。
原池繁苗
青蝦在培育水體中能自然交配產卵孵化。因此可直接用培育親蝦池作產卵、孵化池,直至培育出仔蝦。原池繁苗除給親蝦投飼外,應定期取樣檢查,當受精卵出現眼點時即應向塘中施有機肥,以培育浮游動物供蝦苗攝食,孵出蝦苗后還應適當投喂熟蛋黃。池水透明度以控制在30厘米左右為宜,當仔蝦體長約1厘米時轉塘分養。
青蝦對水體中溶氧等因子的要求高于一般家魚,特別是幼體發育階段,更要注重水質管理,水質要保持肥、活、嫩、爽。因此,每天或隔天注換部分池水,適時追肥,水面種植部分水生植物,以供蝦棲息和調節水質,每隔半月全池用25PPM石灰水潑灑消毒。
除培肥水質外,要適量補充人工飼料,每天每667平方米投豆漿1~1.5千克,或每5萬尾苗用碎熟蛋黃一個,豆漿和蛋黃要用篩絹過濾后潑灑投喂。每天分上午8~9時,下午17~18時和晚上20~21時三次分別按30%、40%和30%的比例投喂,一周后可投喂不經過濾的豆漿。當幼蝦變為仔蝦后可投喂麥粉、豆渣、魚糜等做成面團狀的飼料。
小水泥池集約繁苗
繁殖池面積15平方米左右,深1米,池底投放瓦片、磚塊等作隱蔽物,水面放些水葫蘆,放養親蝦80~100尾/平方米,雌雄比例3:1,投喂飼料強化培育,使親蝦在池中自然多次交配產卵孵化。要加強水質管理。
青蝦蚤狀幼體有較強的趨光性,且多分散于池的中上層,因此剛孵出的蚤狀幼體,可在夜間燈光照射池水使之聚集的方法收集,并轉入專門育苗池中培育。育苗池面積以1~5平方米,深0.6米為宜,每立方水體放蚤狀幼體5~10萬尾。
培育池使用前要徹底殺菌消毒,培育用水要經過濾、曝氣。日投飼4~8次,每次以吃飽為度。飼料有輪蟲、小型枝角類和橈足類的無節幼體,豐年蟲無節幼體、熟蛋黃等。培育過程要晝夜充氣,經常換水、排污,保持水質清新。當發現有蚤狀幼體變為幼蝦時,需向池中投放供幼蝦攀附的物體。
培育過程中若發現鐘形蟲、累枝蟲等寄生蟲病,可用100PPM的福爾馬林或0.4~0.6PPM的孔雀石綠全池潑灑,有較好療效。或用高錳酸鉀0.5PPM全池潑灑,一小時后換水50%~70%,能有效控制病情。約經20~30天培育,蚤狀幼體即可變態為仔蝦,便可進入成蝦養殖。親蝦產后經強化培育,可再次產卵孵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