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的生物習性
藍藻的體內沒有葉綠體,體內含有特殊的色素,一般呈藍綠色,因而又稱作藍綠藻。因為沒有真正的細胞核,因而屬于原核生物又被稱為“藍細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類。喜歡生活在有機質豐富、且PH值較高的水體,喜歡高溫、強光,多數的藍藻有固氮作用,能夠利用空氣中的氮氣合成自身需要的氮肥,從而改變水體中的氮磷比。
基圍蝦養殖中藍藻產生的原因
⑴水體的PH值過高,是有利于藍藻的生長和繁殖;
⑵水體中的含氮量過高,因為藍藻利用其固氮的作用,將水體中多余的氮合成其自身可利用的淡肥從而快速生長;
⑶當水溫高達25-35℃,光線過強時即達到了藍藻生長的最佳環境,所以一般在夏季的7、8月份是藍藻暴發的季節;
⑷水體長時間處于氮磷比例失調的狀態,由于缺乏有利于有益藻類繁殖生長的磷肥,從而促進了藍藻的生長;
⑸養殖品種搭配比例不合理,浮魚的數量過少,因為池塘中套養的花、白鰱于是可以攝食水體中的藍藻等浮游生物的。
藍藻對基圍蝦養殖的危害
⑴抑制其他有益藻類的生長。常見的藍藻主要有微囊藻、螺旋藻、魚腥藻、顫藻等,其中微囊藻的危害性最大,微囊藻在夏季高溫的季節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大規模的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綠潮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藍藻一旦形成優勢種群,就會嚴重破壞水體的生態平衡,其他藻類很少很難繁殖生長,水體很瘦。
⑵藍藻高峰時能夠引起堿中毒。由于光合作用強烈,容易引起水體的PH值急劇升高有時會達到9.5以上,會使水生動物血液的PH值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其輸氧能力,PH值過高時能直接腐蝕鰓組織,造成呼吸障礙而窒息。并且PH值的升高又進一步促進了藍藻的繁殖,因而形成藍藻的惡性循環。
⑶藍藻的過度繁殖加強氨氮的毒性。藍藻的惡性繁殖,使水體的PH值升高,如此時遇到水體的氨氮值也偏高,則氨氮的毒性會增強。
⑷藍藻毒素會引起水生動物中毒。當藍藻大量死亡后,發出一股難聞的睲臭味,消耗大量的氧氣,同時分解產生大量的毒素,主要產毒的藍藻是魚腥藻、束絲藻和微囊藻。藍藻毒素主要有肝毒素、神經毒素、胃腸接觸性毒素。會引起水生動物肝臟出血、呼吸衰竭、腸炎等癥狀。
基圍蝦養殖中藍藻解的決辦法
⑴藍藻的大量繁殖時會在水的表層形成“水華”,可將表層水排出,同時也可以用一些藥物進行局部殺滅藍藻,每次潑灑面積不得超過池塘水面的25-30%,此時要注意池塘的增氧。因為過多的藍藻死亡會大量消耗氧氣,水質嚴重惡化,容易造成轉水。
⑵施用磷肥,調節水體的氮磷比例,使之達到藍藻不適宜生長的環境。
⑶經常使用“有機酸類解毒劑”降低水體PH值穩定水質補充碳源降解藻類毒素。
⑷經常使用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等調水改水,因為這類細菌同藍藻的營養源大體相同,通過有益菌類大量繁殖和藍藻同時競爭營養源來抑制藍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