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淡水龍蝦,按照市場需求以及價格方面來看,經濟效益和養殖前景都十分可觀,利潤豐厚。但是在實際養殖小龍蝦的過程中,很多養殖戶遇到以下三個難題。
第一、龍蝦對水質條件要求較高,浮游水生物含量還要達到一定數量,比螃蟹更難“伺候”。
1水質管理
淡水小龍蝦抗病力強,基本上無什么病害,只是對水質的透明度要求較高。因此,可以每667平方米投放50~100尾花、白鰱來調控水質。養殖期間一般隔15~20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15公斤溶水潑灑,以利淡水龍蝦蛻殼。
2移植水草
淡水龍蝦喜陰,最好在塘邊栽種水花生和黑麥草等飼草,并在水面上種養適量的水葫蘆、空心菜,在水底種植金魚藻類等,這樣既有利于龍蝦攝食、蛻皮等活動,又能減少其互相殘食。
第二、龍蝦還好斗。在食料不足、投養密度高、水質不好時,龍蝦特別喜歡互相殘殺,導致龍蝦成活率不高。
1、按照龍蝦同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的需要,搞好飼料的組合和投喂。
2按照蝦的生活習性和攝食特點投喂。例如克氏螯蝦多在夜里活動覓食,并具有爭食、貪食習性。投喂飼料要堅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以下午一次為主,占全天投喂量70%;采取定質、定量、定時投喂方法,喂足喂勻,保證每只蝦都吃飽,避免相互爭食。
3按天氣、水質變化和蝦活動攝食情況合理投喂。連續陰雨天氣或水質過濃,可以少投喂,天氣晴好時適當多投喂;大批蝦蛻殼時少投喂,蛻殼后多投喂;蝦發病季節少投喂,生長正常時多投喂。既要讓蝦吃飽吃好,又要減少浪費,提高飼料利用率。
第三、由于龍蝦較難排卵,一只母龍蝦一般只能產100個蝦卵,多的也只能產200300個,且幼體多喜靠在母體周圍生長,不喜自由活動,而氣溫一轉冷,龍蝦就開始打洞冬眠。這些都給后期人工養殖增加了難度。
小龍蝦的懷卵量較小,一般在100~700粒,平均為300粒。卵的孵化時間為14~24天。小龍蝦幼體在發育期間,不需要任何外來營養供給,剛孵出的仔蝦需在親蝦腹部停留10天左右,方脫離母體。若條件不適宜,可在洞穴中不吃不喝數周仍能存活。當池塘灌水以后,仔蝦和親蝦陸續從洞穴中爬出,自然分布在池塘中,有時親蝦會攜帶幼體進入水體之中,然后釋放幼體。小龍蝦雖然抱卵量較少,但幼體孵化的成活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