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龍蝦,學名澳大利亞紅螯螯蝦,是近年來引進開發的名貴淡水經濟蝦種。目前該品種鮮活大蝦在國內外市場上倍受消費者青睞。但想要養好澳洲龍蝦,是一定要掌握一定的養殖技術,特別是龍蝦所需的水質要求、池塘條件和飼養管理技術。
一、適宜的生長速度
澳洲龍蝦的天然分布為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在18℃~32℃之間能取得較好的生長率。揚州地區每年5~11月之間的水溫高于18℃的時間為6個半月。水溫達到16℃以上時即能開始正常生長。為充分利用本地熱能資源,在揚州地區澳洲龍蝦的放苗時間宜安排在5月初,起捕時間為11月下旬。
二、水質要求
(一)水源。主要以未污染的江、河、湖、庫等大水體地表水作水源。也可用地下水,地下水有如下優點:有固定的獨立水源;沒有病原體的野雜魚。沒有污染。全年溫度相對穩定。
(二)水的PH值。在養殖過程中,曾出現過最低值6.10,最高值9.33均能生存,但以6.5~9.0為好,最好為中性偏堿。
(三)水中溶氧。澳洲龍蝦雖然耐低氧、溶氧低于1毫克/升,短時間還能生存,但若長時間處于低溶氧狀態,則會影響其生長和成活率。因此,池塘中必要時要配備增氧機或其它增氧設備,使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為宜。
(四)避免重金屬、殺蟲劑、除草劑、油、氯、甲烷、硫化氬、高鐵含量等物的污染。
(五)采取微流水或定期加新水養殖,可促進龍蝦生長。
三、池塘條件
(一)池塘應為長方形,面積不限,但以2~5畝為好,水深0.9~1.5米, 池塘長軸方向應與夏季風向相同。
(二)池底硬土質,無淤泥,池壁必須有坡度,且坡度要大于3∶1。
(三)池塘要有良好的排灌系統,一端上部進水,另一端池底部排水,進排水口都要有防敵害、防逃網罩。
(四)池塘底部應有約1/5底面積的沉水植物區,并有足夠的人工隱蔽物,如廢輪胎、網片、PVC管、廢瓦缸、竹排等。
(五)有條件的池塘可設增氧機。
四、放養技術及日常管理
(一)密度:每畝投放2~3厘米的幼蝦600尾,可適當混養白鰱100尾、花鰱50尾、草魚50尾。
(二)微流水養殖或每周加注2~3次新水。
(三)投喂采取定點、定時、定質、定量投喂,投喂種類應盡量多樣化:如水葫蘆、水浮蓮、浮芹等水生植物,牛糞、豬糞、人工顆粒飼料。也可適當投喂螺螄、蚯蚓、河蚌等動物性鉺料。每周投喂1次發醇過的牛糞,每畝100公斤,置于池塘四角,全沒入水中,每日投喂顆粒飼料1次,傍晚6時投蝦體重20%%用量即可。
(四)夏季高溫期要注意加大流水量或注水量,及注水次數,晚上可開增氧機增氧。
五、病害防治及管理
澳洲龍蝦雖病害較少,但也需做好病害防治工作。養殖中常見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水源。在注入新水時,一定要將寄生蟲如水生虱、蚤類的卵或幼蟲在源頭過濾掉,減少其對幼蝦的侵害。患病蝦則可用百萬分之2~3的孔雀石綠(已被列為漁業禁用藥物)、百萬分之5的食鹽水或百萬分之2的高錳酸鉀潑灑、水浴。禁用敵百蟲。
2.溶氧管理。既要防止水中缺氧,還要避免因過高的溶氧導致蝦苗氣泡病的發生。要及時清除殘餌,以防水質惡化。注意觀察蝦是否有缺氧的表現,當未投餌時,大量蝦從掩體下爬出或游近岸邊時,表明水中溶氧不足。針對天氣變化和水質狀況,適時開機增氧或加注新水,保證蝦苗正常生長。
3.PH值調節。定期潑灑生石灰,保持水體呈中性偏堿,既可防病消毒,又可補充一定的鈣源,促進蝦順利蛻皮。
4.及時揀出死蝦。防止死蝦被活蝦采食后,誘使相互殘食或傳播疾病。若蝦死亡是因蛻皮困難造成的,應及時調整食物結構,增添新鮮動、植物食料。
六、澳洲龍蝦生物學特性
1.食性。澳洲龍蝦是低棲的雜食性動物,喜食動物性餌料,如水生昆蟲幼蟲、動物尸體、蚯蚓等,也食少量水、陸嫩草,并適應人工配合飼料,且飼料系數低(小于2.0)。
2.生活特性。澳洲龍蝦喜清靜、隱蔽環境,不打洞。蛻皮期間常因餌料不足而發生互相殘食。善于攀爬,可順水、逆水或隨溢水逃逸。能長時間離水生存,適宜遠距離運輸,且抗病力強,病害較少。
3.生長與生殖。該蝦生長速度快,當年苗種自然條件下可長到50~100克。常蛻皮,屬間歇性生長。50克以上個體即可產卵、抱卵、孵化繁殖。增殖速度快,溫度適宜時全年都可進行繁殖,一只雌蝦平均每年可繁殖1500~2000尾蝦苗。
七、澳洲龍蝦的六大優勢
1、體大肥美,一般個體重100~200克,最大個體達500克。
2、生長快,產量高。該蝦每年4~5月份放養,10~11月份收獲,每畝鮮蝦產量達300公斤左右,最高達400多公斤。
3、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滑脆、味道鮮美香甜,風味別具一格。
4、適應性強,能忍耐惡劣天氣環境,在水溫5℃~35℃之間能正常生活。
5、食性雜,既吃動物性飼料,也吃人工配合飼料和腐殖質,且粗生易養。
6、經濟效益高。澳洲龍蝦不僅產量高,而且有極強的耐活力,便于長途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