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肉狗養殖是從1956年起步,大發展是在20世紀80-90年代,狗肉食品作為美味佳肴為廣大群眾所喜愛,雖然肉犬規模化飼養前景看好,但稍有不慎也會造成經濟損失,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肉狗養殖的常見誤區有哪些吧!
狗種混雜,大小不一
有些農村專業戶一聽說養狗比養豬賺錢多,就走村串戶收購狗崽兒,利用一間舊房就開始飼養了,不注意狗齡和個體的大小,買回后關到一起,不久便發生大咬小、強欺弱,導致狗受傷、死亡而虧本。因此,在選養狗崽兒時應注意出生日齡一般相差不超過15天,毛色基本一致,特別應注意不要購買未斷奶的狗崽兒。
飼料單一,營養缺乏
狗屬雜食性動物,飼料營養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等,此外還需要豐富的礦物質及各種維生素。在市場缺乏肉狗飼料的情況下,養狗專業戶應按狗的不同生長階段,調制營養全價、適口性好的飼料,切不可單喂某種飼料。
亂用藥物,胡亂催眠
肉狗進入育肥期以后,可合理利用催眠麻醉藥,使其吃了就睡,以利于增重,但在仔狗期和青年期卻不宜使用催眠麻醉藥物,生長要靠飼料轉化。有的專業戶甚至不惜重金郵購催眠麻醉藥等,由于用量不當、使用方法不對,往往導致狗拒食或吃后中毒死亡。
缺乏運動,肉質較差
多數養狗專業戶是利用現有房屋或圍欄圈養肉狗的,當狗長到10-15公斤時,又急于投入較多的脂肪性飼料催肥,因為狗運動較少,屠宰后皮下脂肪很多,吃起來沒有了狗肉味,難賣出去。因此,飼養肉狗一定要多運動,并要適當限制喂食,特別是少給含脂肪多的飼料,以利增加瘦肉,提高狗肉品質。
部分專業知識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