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農聯·梧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占地183.8畝,總建筑面積24.5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7億元人民幣,是一個現代化、專業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大宗農產品交易集散中心。項目立足梧州、輻射粵港澳大灣區與北部灣經濟圈,服務全國,成為集農產品批發零售、展銷、培訓、涉農創業孵化、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服務平臺。
六大統一運管模式 銜接中農聯大平臺
中農聯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三農”服務平臺及農產品流通交易平臺,是中國蔬菜流通協會的實體流通平臺。公司目前已完成50余家農商流通平臺的布點,計劃未來10年內完成300家國內、國際實體平臺的建設,中農聯(梧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借助六大統一運管模式,形成快速響應的運營服務一體化管理新模式,銜接中農聯全國交易平臺,降低投資者經營風險,確保農批市場可持續發展。
平臺化運作 產業鏈經營
(1)基地優勢:中農聯在全國優質農產品主產地布局生產加工物流園區,物流園區以每年增長10-15個的速度擴張。優質農特產品年均供應量高達600多萬噸,實現優質農產品產地直供的巨大資源優勢。
(2)大數據優勢:公司憑借豐富的資源基地和強大的渠道網絡在涉農產業已建立起全國性的交易市場和期貨市場,對產地和銷地供需數據進行快速捕獲、實時監控、精準分析,建立農產品流通大數據中心。
(3)政府扶持: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鎖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等方面的工作進行部署。
(4)特色運營:云倉配
中農聯在全國布局的50余家農商流通平臺,依托獨有的“云、倉、配”商業模式,聯動國際貿易友好戰略合作伙伴、全國優質商戶,打通上中下游產業鏈渠道,最終實現農產品資源和商戶資源的互聯互通。
(5)扶貧聯合:
全國農產品流通企業扶貧聯合體,是由商務部倡議并指導,由中國蔬菜流通協會、中農聯控股、阿里巴巴、京東、每日優鮮等多家協會和企業共同發起,全國農產品流通領域相關企業與行業組織組成的非營利聯合組織。
一座農批城七大產業芯
匯集七大硬核配套 打造農貿產業“芯”片
交易集散中心,名優特博覽中心、冷庫倉儲中心、檢疫檢測中心、價格指導中心、電子商務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七大硬核配套,為商品臨時堆放提供用地,延長交易時間,打造商業氛圍,建設國家農產品流通標準化示范專區,打造成為新型智慧農產品定點市場。
一座農批城 一場大蝶變
規模效應到超前規劃 引領梧州農貿新格局
中農聯·梧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為提升市場經營環境,增強物業服務滿意度,切實幫助商戶解決入駐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想商戶之所想,幫商戶之所需,努力為商戶和消費者打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不僅要做到規模化,更要通過最優質的服務,努力把市場做大、做強、做旺!
一座農批城 一座橋頭堡
一環七射三連線 廣府通衢粵港澳
水路:梧州港是華南第二大內河港,赤水碼頭打造億噸級西江黃金水道。
鐵路:廣昆通道重要客站、南廣高速鐵路主干線,1小時20分鐘可達廣州、2小時可達深圳,8小時暢達全國。
公路:一環七射三連線的干線公路為框架形成的公路網,“一環”即梧州環城高速;“七射”即桂梧高速、梧柳高速、梧貴高速、岑梧高速、廣梧高速蒼郁段、環城高速公路省際通道、信梧高速;“三連線”即岑羅(岑興)高速、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梧州段、賀州至巴馬高速公路梧州段,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陸路集疏運體系。
航空:梧州有著兩個不同地理位置的機場。
中農聯·梧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落地梧州,梧州現階段已水陸航空皆已具備,立體交通格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內陸腹地的“黃金通道”和“橋頭堡”。
一座農批城 一城園中園
集聚發展園區經濟 推動互利共贏戰略
梧州市緊緊圍繞產業向園區集中、特色商貿物流園區集聚發展的思路,遵循“政府引導、產業集聚、共建共享”的原則,推動形成“產業園區化、產業集群化、產品鏈條化、生產清潔化、市場國際化”,“聚千戶企業,創千億園區”的運行機制,打造“園中園”,推動互利共贏,提升園區經濟活力,變單打獨斗為統籌共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中農聯·梧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作為商貿物流園首批大型企業,秉著互利共贏機制,形成以本項目為核心向園區發散的聯營模式,將中農聯·梧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打造成為“園區中的農貿園”。
一座農批城 一座里程碑
新一代農批市場轉型 科技時代的智慧商業
中農聯·梧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為了提高市場管理和服務水平,運用現代化科技技術,為市場制定了完善的“市場交易規則”、“商戶管理制度”、“食品保障管理規定”等,為規范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同時市場非常注重建筑結構的科學設計,結合實用性和環保性要求設計了“陽光型”交易區。
一座農批城 一座智慧城
“云倉配”智能化模式 助力農產品有力流通
智能采集:
依托智能溯源電子秤,采集過磅數據以及精準數據(如品種,單價,重量,總價),可有效解決品種難以采集的痛點,在業內首推出電子秤識別功能和電子秤拍照功能,商戶在稱重操作時無需選擇品種即可精準將品種記錄下來。
智能發布:
通過系統整合,智能電子秤,農殘檢測儀,商戶信息顯示屏等硬件,數據互通,并通過相應的設備展示出來。
智能應用:
在智能秤上集成移動支付(銀行聚合支付,微信支付寶)、IC卡支付,通過智能設備的應用提供便捷的購物方式。對市場信息數據庫(進貨量、交易額、人流數據)進行綜合挖掘分析,形成市場大數據。通過對數據信息的應用,動態掌握市場經營狀況,為經營決策、調控預警提供數據支撐,形成新型市場管理經營模式。
智慧溯源:
通過系統整合,深化食品溯源體系:肉、菜、三鳥、水產、水果等行業納入管理,利用移動APP、物聯網設備作為數據采集的載體,配套軟件系統研發,對市場商戶進貨臺賬、票證信息、食品檢測、交易明細等方面的數據進行存儲,形成市場各環節信息數據庫。
中農聯·梧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依托梧州市立體交通網絡和市商貿物流園區的航母優勢,結合中農聯“云、倉、配”商業模式,打通上中下游渠道,助力農產品有效流通,輻射全國。并結合當地特色特產進行規劃布局,充分利用中心農批市場、農產品種植養殖、涉農大數據電商平臺S2S交易模式三大業務推動“買全國,賣全國;買全球,賣全球”。
一座農批城 一次大牛市
平臺化運作 產業鏈經營
一座農批城 一次大躍進
一日三餐365天生意 農貿環境規范化運作
“買菜”是老百姓得以解決一日三餐的基本途徑,也是政府部門重點關注的民生工程。作為生鮮流通的主要渠道——傳統農貿市場因為環境設施老舊、食品質量隱患較大、從業人員素質低下等問題,需要升級改造。對于老百姓關心的“菜籃子工程”,政府部門需要在食品質量、保障供應、平抑物價等方面有所作為。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農聯·梧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注重統籌兼顧,創新市場運作機制,以建設“設施達標、環境整潔、質量放心、文明規范”的食品保障規范化農貿市場為目標,通過建立巡查通報、業主約談、動態監管等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強化農貿市場的日常監管,努力提升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質量保障水平,給廣大市民提供一個放心 保障、環境優美的購物環境。
筑巢引鳳 富商旺市
聚千萬商家補短板 匯億萬商機共發展
親商:幫扶商戶有力對接市場運營
中農聯·梧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本著“親商、重商、愛商、護商”理念,全心全意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有效對接好、服務好商戶運營,在資金、政策等方面傾力扶持,促進商戶有效運營。
安商:本市場商戶專享無抵押貸款
中農聯·梧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與桂林銀行強強聯合,共同打造出商戶最迫切需求金融產品。市場做擔保為市場商戶提供50萬~150萬無抵押貸款,只對中農聯市場商戶開放。中農聯讓農批市場沒有難做的生意!
共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平臺共筑
中農聯·梧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通過市場信息互通、市場資源共享、市場平臺共筑等方式,實現品牌同提升、文化相融合、業務齊發展的目的,努力把市場優勢和商戶優勢,轉化為服務市場運營發展的強大動力。
市場靠運營 運營靠團隊
專業化的團隊管理 營造梧州首席市場
中農聯·梧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前期建設工作以滿足后期運營需求為導向,同時為更好的促進市場順利開業、運營,招商運營團隊提前介入并有效開展工作。中農聯·梧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的運營管理,需要團隊想方設法做好三大方面:管理市場、引導商戶、服務百姓,也就是說管理團隊才是維護市場持久高人氣的根本。
跟中農聯 做大生意
成熟的經營體制提升商戶品牌值
中農聯·梧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成熟的經營體制和科學的管理模式,統一的市場宣傳,專項基金運作、強勢的廣告投入、專業的營銷策劃團隊、現代化的營銷理念等有效提升商戶品牌價值。